上元节当天,县衙出通告,将县试定在二月十二日。
小魏夫子收到消息后,第一时间进甲班告知沈淮五人,并放两天假期,让他回家找人出具担保证明。
第三日辰时两刻,在学堂集合。
沈淮归家当晚,立即找沈七刀和沈继业说了这件事。
“等会吃完饭,爷爷就去给你问问,若是村长和翠花爹他们同意,明日再正式登门。”沈七刀说着,视线扫向林氏和黄氏,“准备四份礼儿,明天登门用。”
林氏问道,“此事有什么讲究吗?”
“这个……”
沈七刀也不是很清楚,看向沈继业,沈继业懊恼道,“最近光顾着作坊的事情,忘了打听这个。”
说罢,看向沈淮,“有什么讲究么?”
“没听同窗说过,应该是没有的,不过……”沈淮停顿了一下,“请人帮忙,送点礼是应该的,至于怎么送,得想想。”
“没有讲究,那便好办。”沈继业很干脆,“每人包六枚铜板的封红吧,六为顺,顺顺利利,挺好的。”
“就按这个来吧。”沈七刀沉吟道,“三郎是村里第一个参加县试的读书郎,这个头不能起的太高了。”
有了先例,后面的人便会跟风。
他们沈氏,除了沈淮,还有四个读书郎呢,得为 他们考虑一二。
沈淮赞同道,“还是爷爷想的周到。”
饭后,沈继业和沈七刀出门了。
林氏和黄氏准备铜钱,沈月和沈杏帮忙用红绳把铜板串起来,然后分别用红布包着。
沈继业和沈七刀这边很顺利。
四人听说沈淮要去参加县试,一顿夸赞,得知自己要做担保人,二话不说就点头答应了,并且还觉得十分荣幸。
第二天,沈七刀带着沈淮一一登门。
证明有固定的格式,沈淮按照格式填写担保人姓名、籍贯、年龄等信息,再让担保人在名字上按手印。
递上封红的时候,一个个推拒不收,尤其是村长和翠花爹,直说沈家太见外了,最后还是沈淮说,接了才吉利,他们才收下。
村里无秘密。
沈淮即将参加县试的事情,很快传遍整个万秀村。
来作坊上工的人,看到林氏和黄氏就夸沈淮,说他是文曲星下凡,一定能考个秀才回来,届时村里也能跟着沾沾光。
林氏和黄氏面上谦虚,心里却乐开了花。
其他人也在热议。
毕竟村里读书郎没几个,能正儿八经科举的读书郎,更是一根手指头能都数得清。
倒是马三婆知道了,在家里骂骂咧咧。
这些,沈淮不得而知。
此时,他人已经在学堂了。
等人到齐,小魏夫子检查他们的担保证明,确定无误后,才乘坐马车去县城。
从龙溪镇到青萍县,需要半天时间。
为防路途无聊,小魏夫子时不时考他们四书和五经的知识点,或者是抽检背诵,然后讲一些趣事。
气氛并不沉闷,相反挺活跃的。
中午时分,马车进城。
小魏夫子直接带他们五人去县衙的署礼房报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