像他和陶行简这样的新生,前期都是在一个班上课,一个月后,教谕会出题考校,届时按成绩优劣程度来分班。
同样分甲乙丙三个班。
甲班是乡试苗子,教谕亲自上课。
乙班和丙班,教授会根据学子的深浅来安排课程。
沈淮觉得,县学是私塾的升级版。
教师升级,课程升级。
直到上课,沈淮才觉得,内容升级的不是一点半点。
同样是四书五经,内容的深度,知识点的广度,提升了好几个维度。
以前夫子没能讲明白的,在这里一目了然。
尤其是策问,难度大大增加。
里面涉及很多时政,若是学生不了解当下的一些政策,你连怎么下笔都不知道。
另外,县学每天只上两节课。
上午一节,下午一节,各上一个半时辰。
有会讲和专题讲解。
会讲主要是针对经典中的重点、难点内容;专题讲解的话,看是哪个教授上课。
比如方教授,他擅长治经。
他的课大多是以五经为主题进行集中讲解。
当然,有的课也不完全是讲解,有时候也是用来答疑解惑,或者是检查作业的。
没错,他们也要写作业。
新生班一共七人。
沈淮、陶行简、赵云堂、秦靖西、林致远、凌少崇、梁岸。
林致远游学回来,立马就来报到了。
这天下课,他给同班发了请帖,“后天休沐,作为同窗,你们定要赏光,过来喝两杯啊。”
“一定一定。”
发完请帖,林致远还特意对沈淮说,“表弟,你千万要来哈。”
“表哥放心,后天我一定到。”
林致远走后,大家纷纷离开教室。
回宿舍的路上,陶行简突然扯住沈淮的衣袖,指着前方说道,“这边这边,树下那个摇扇子的人就是之前我跟你说的许仪章,镇长嫡长子。”
沈淮顺着陶行简指的方向看过去。
很快锁定目标。
那许仪章的扇面上,写着勤奋两个大字。
他本人偏瘦,长得又白,看起来很文弱。
另外,长相偏柔,没有阳刚之气。
“要过去打招呼吗?”陶行简询问。
沈淮却说,“镇长端方威仪,许公子倒是颇有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之感。”
“哈哈,还是师弟会说话。”陶行简笑道,“许公子长得比较像他母亲,第一次见他的时候,我还以为他生病了呢,太瘦了。”
确实瘦,长衫都撑不起来。
“许公子,你们在聊什么呢?”陶行简过去打招呼,“我们路过这边,大老远的就看到你们笑个不停,聊什么呢,这么开心。”
“没什么,随意聊聊。”
许仪章转头,看到陶行简身后的沈淮,“这位是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