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心尚未完全归附:
刘备虽然有“仁义”之名,但对于饱受苦难的徐州百姓来说,他们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土地、粮食和安定的生活。如果刘备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,那所谓的“仁义”最终也可能变成空中楼阁。
这次深入的调研,让我对徐州的真实困境,有了一个全面而残酷的认识。
这里并非乐土,而是一个百废待兴、内外交困、矛盾重重的烂摊子!
刘备集团面临的挑战,远比表面看起来要严峻得多!
同时,我也运用我的算学能力,结合沿途收集到的(极其不完整和不准确的)户籍、田亩、赋税等零散数据,进行了一番大胆的推算和评估。
结果更加令人心惊:
徐州实际可耕种的土地利用率,恐怕真的不足三成!可动员的青壮劳力严重不足!而府库的实际存粮,若再不想办法,恐怕连支撑军队和官府度过这个冬天都困难!
不破不立,但也必须先有“立”的基础!
而这个基础,就是粮食!
就是人口!
就是最基本的生产秩序!
回到下邳(或小沛)的府邸,我将这些触目惊心的见闻和冰冷残酷的数据,整理成了一份详细的报告。
看着报告上那些令人绝望的文字和数字,我的心中,那个早已成型的念头,变得无比清晰和坚定
——必须立刻推行屯田!
而且是军屯、民屯双管齐下的大规模屯田!
唯有如此,才能让荒地复垦,流民归附,粮草自足,人心安定!
唯有如此,才能为徐州、为刘备、也为我自己,博得一线生机,奠定立足之本!
我知道,这个决策必然会触动无数人的利益,招致巨大的阻力。
但这,已经是解决徐州当前困境的、唯一也是最根本的办法!
我铺开竹简,开始奋笔疾书,将我的《徐州屯田策》,一字一句地,清晰地勾勒出来。
这将是我向刘备、向整个徐州,发出的第一声呐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