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章 集体拜师(2 / 2)

第二天,王鹏和小龙练完拳后,他便打发小龙去叫人了,自己则和师父又说起了另一件事情。

“师父,最近我收了不少的老物件呢,你帮我掌掌眼?”

常问大师斜着眼看了看王鹏,心里说道。

“这小子真是一个鬼精灵,昨天以为他就要提这事了,也许是看自己情绪激动硬是忍到现在才说,也是有心了。”

沉吟了一会儿,便干脆地答应下来。

“可以,那天我下去到你家帮你看看,顺便将我的那点儿见识也给你讲讲。”

“谢谢师傅,你说识别古董好不好学?”

“这个怎么说呢?

古董这东西在喜欢的人眼里也许价值千金,在不喜欢的人眼里,也就是一个物件。

鉴别它的难度在于断代,这就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见识了,专业的人会从他的器型、题款、风格上来入手,接触的多了渐渐就有自己的认识。

至于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品相、珍稀度和材质。

年代越远的越稀少,同样的东西保存完好的肯定比残缺品值钱,金的肯定比银的值钱。”

“嗯,那我以后慢慢地跟你学习这些知识。”

“行吧,给你几本书先看看。”

说着站起身来到柜子里拿出了三本书交给了王鹏。

王鹏一看是三本古书,书名分别是《古董十三说》、《格古要论》和《长物志》,他忍不住翻了起来。

“小鹏,这三本书基本上可以让你在鉴别古董行业上入门,但是要想做一个真正的古董鉴定专家,还得在实际中多多磨炼,经常到博物馆进行观摩学习。

《古董十三说》是明代董其昌所着,它详细阐述了赏玩古董的要义,强调通过鉴赏古董增进个人德行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,对于古董收藏者修身养性有很好的帮助。

《格古要论》也是明代另一个叫曹昭的人写的,他系统介绍了各类古董的鉴别方法和收藏技巧,涵盖了青铜器、瓷器、书画等多个领域,对人们人知古董的帮助很大。

《长物志》,同样是明代文震亨所着,记录的是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生活用品,包括家具、文具、瓷器等,细致地分析了这些物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,是了解古代生活方式和鉴赏古玩的宝典,你仔细看看,不会有坏处的。”

“知道了师父,我会用心学习的。”

两人聊天的一会儿工夫,小龙将自己的十二个伙伴带过来了。

王鹏让他们站成一排,听师父训示。

常问大师这时候一反平时和蔼的神态,站在门前的台阶上,扳着脸将自己的门规给王鹏他们讲了一遍。

无外乎就是戒恶戒淫,尊师敬道、团结友爱的那一套,神色十分的严厉,处罚也十分严重,轻则棍棒伺候,重则逐出师门。

本来王鹏要说这一通的,没想到让师父给说了。

看来师父对徒弟的行为品行还是十分重视的,王鹏想如果没有自己昨天的一般说套,估计师父是不会轻易收徒的。

而且,王鹏也知道,就是这几个小东西,前世也是在小龙的带领下,可以说是吃喝嫖赌,无恶不作,成为了镇上的一股恶势力,最后由于在公交车上抢劫,被逮到了局子里。

这一世,之所以促进王鹏关注小龙的生活,和他走到了一起,就是来源于他前世的记忆。

没有想到的是,王鹏通过小龙挖出了师父这个隐身背后的大鳄。

看来一切自有天定,自己这一世,不发都不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