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 定方,慧英回家 张道爷识破高小姐女儿身(2 / 2)

二人来到马厩,各自挑选了一匹健壮的骏马。他们动作娴熟地翻身上马,而后扬起手中的马鞭,用力一挥。骏马嘶鸣一声,如离弦之箭般奔腾而出。马蹄声清脆响亮,接连不断,疾风在他们的耳畔呼呼作响。一路之上,风景如幻灯片般快速闪过,两人马不停蹄,朝着棋盘山的方向飞驰而去。经过两个时辰的奔波,他们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棋盘山的山脚下。

苏定方翻身下马,朝着山上的巡山头目高声喊道:“快去通报,就说冀州苏定方前来!”巡山头目得令后,不敢有丝毫耽搁,飞也似的朝着山上奔去。没过多久,只听见山上鞭炮齐鸣,那震耳欲聋的声响在山谷间不断回荡。大寨门缓缓打开,发出沉闷的吱呀声。马山、李飞、章建三人,身着大红吉服,那鲜艳的颜色仿佛燃烧的火焰,洋溢着喜庆的氛围。他们满面春风,脸上的笑容如同春日绽放的花朵般灿烂,快步如飞地从山上下来迎接苏定方。

马山一见到苏定方,眼中瞬间涌起激动与感激之情,高声呼喊:“苏兄弟果然言出必行,言而有信,当真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!快里边请!”三人抬眼望去,瞧见苏定方身旁亭亭玉立着一位漂亮的大姑娘,脑海中第一反应便是以为这是苏烈的妹妹。李飞不禁感叹道:“我等兄弟三人何德何能,竟能有幸劳烦苏少帅与苏家千金亲自前来迎接。”苏定方见他们误会了,赶忙摆了摆手,解释道:“三位兄台,误会了。这位并非我妹妹,她正是你们前些天劫道时遇到的那个漂亮小伙。实不相瞒,我起初也同你们一样,以为她是男儿身。”

三人一听,顿时恍然大悟,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之前以多欺少的不光彩场景,脸上瞬间泛起了愧疚之色,红得如同熟透的番茄。章建急忙上前,满脸歉意,言辞恳切地说道:“噢!实在对不住,高小姐,前些天都是我们的不是,我们行事鲁莽,冒犯之处,还望您大人有大量,多多包涵。”三人接连不断地道歉,那真诚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愧疚。高慧英性格豪爽,她豪爽地一抱拳,语气爽朗地说道:“各位大哥不必如此挂怀,当时小妹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。若不是我对绿林规矩一无所知,也不会引发那场冲突。”众人之间的误会就此烟消云散,仿佛从未发生过一般。气氛瞬间变得轻松愉悦起来,大家如同众星捧月般,簇拥着苏定方和高慧英往山上走去。

登上棋盘山后,苏烈小心翼翼地从行囊之中取出带来的物资以及父亲的亲笔书信,郑重其事地交给马山、李飞、章建三人。三人接过书信,双手微微颤抖,他们小心翼翼地展开阅读。看完信后,他们将带来的物资逐一发放给山上的弟兄们。那些物资有崭新的兵器、厚实的衣物,还有充足的干粮。弟兄们领到物资后,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。一番忙碌的收拾整理后,开始清点人数,经过仔细的清点,发现山上共有六百五十五人,且个个都是年轻力壮的轻壮年。他们身姿矫健,肌肉结实,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,仿佛一把把出鞘的利刃,随时准备为国家和兄弟冲锋陷阵。苏定方当机立断,将他们全部编入隋军,为保卫国家增添了一份坚实的力量。

随后,马山、李飞、章建三人来到苏定方面前,他们神色凝重,语气坚定,说道:“苏兄弟,我们哥仨不愿为官。我们只愿紧紧跟在你身边,在战场上冲锋陷阵,建功立业,而且我们不想分开。”苏定方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疑惑,不解地问道:“为何不愿当官呢?当官可以拥有更大的权力,能够更好地施展你们的抱负,为国家和百姓做出更多的贡献。”马山长叹一口气,感慨万分地说道:“我们觉得当官处处受到规矩的束缚,行事不自由。跟在你身边就不一样了,我们信得过你。只要是你们苏家下达的将令,哪怕再严苛,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听从,其他人的命令,我们一概不听。”苏定方还想再劝说几句,试图让他们改变想法,可三人态度坚决,心意已决,无论苏定方如何劝说,他们都执意不听。无奈之下,苏定方只得点头答应。

事实证明,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,马山、李飞、章建三人始终坚守承诺,一生都未曾背叛过苏定方。他们紧紧追随苏烈,历经无数次残酷的战争。无论是南方那湿热难耐、蚊虫肆虐的丛林沼泽,还是北方那冰天雪地、寒风刺骨的冰原大漠;无论是东方那波涛汹涌、战略要地的海滨要塞,还是西方那崇山峻岭、地势险要的山地战场,都留下了他们奋勇杀敌的身影。他们在战场上勇往直前,不畏生死,凭借着卓越的战功和坚定的忠诚,赢得了无数人的敬重。他们从普通的士兵逐渐成长为军中的中流砥柱,直至最终安然善终。而苏定方也始终铭记着他们的情谊,后来在合适的时机,向皇帝请求,为三人封了三品将军之职,以表彰他们为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。

苏定方率领着这六百五十五名壮士,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信都关。他不辞辛劳,亲自将这些人妥善安排到军营之中。他仔细地为每个人分配住所,确保他们有舒适的休息环境;精心调配装备,让他们手持精良的兵器。一切安顿妥当后,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,向父亲交令复命。苏邕听完苏定方的详细汇报,满意地点点头,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之色,对儿子的办事能力赞赏有加。他拍了拍苏定方的肩膀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烈儿,你做得很好,为父很欣慰。你要继续努力,为国家和百姓多做贡献。”

时光悠悠流转,又过了五六日。这一日,信都关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——高雅贤。高雅贤在接到苏邕的信件时,心中满是疑惑与错愕,暗自思忖:平日里与苏邕并无往来,好端端的,他突然给我写信,究竟所为何事?等他仔细看完信,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无奈与感慨,忍不住嘟囔道:“真是女大不中留啊,我那宝贝闺女,竟要被姓苏的臭小子拐跑了。好你个苏老头,老夫跟你没完,你们一家子可真够……”随后,他提高音量,大声吩咐道:“来人呐,赶紧收拾行囊,随老夫前往信都关!”

老管家高平听到吩咐,赶忙快步上前,恭敬地问道:“员外爷,您此次前往信都郡,所为何事啊?”高雅贤没好气地回道:“还能有什么事?还不是英儿那个死丫头。”高平又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小姐她怎么了?”高雅贤说道:“没什么大事,我去信都郡把她接回来。高平,你去准备一下,我明日就启程前往信都关,你留在家中看家,我带上你儿子高福一同前去。”

当晚,一夜无话。次日清晨,天色微明,高雅贤便已将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。他身着一身得体的长袍,腰佩龙凤金刀,那刀柄上的宝石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。他带上高福,还准备了几车丰厚的礼物,装载在马车之上。那些礼物有精美的丝绸、珍贵的古玩,还有各种奇珍异宝。他将那对闻名遐迩的龙凤金刀,稳稳地挂在得胜钩上,随后翻身上了赤炭火龙驹。那赤炭火龙驹浑身火红,如同燃烧的火焰,四蹄奔腾,气势非凡。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,车马缓缓启程,踏上了前往信都关的漫长路途。

一路上,车马劳顿,历经七八天的长途奔波,终于来到了信都郡的东城门外。高雅贤翻身下马,向路边的路人打听帅府的位置。路人热情地为他指路:“老爷子,我们的大帅府就在中心街,您老进城后一直直行,用不了多久,就能看到苏帅府了。”高雅贤连忙拱手道谢:“多谢小哥,真是麻烦你了。”路人笑着回应:“老爷子,您太客气了,这都是小事。”高雅贤满意地点点头,心中暗自感叹:信都关的百姓果然热情有礼,民风淳朴,由此可见,苏邕治理有方,不仅在军中威望极高,治理地方也颇有成效,上马能统领千军万马,下马能治理一方百姓。

不多时,高雅贤便来到了苏府的大门前。他将马缰绳递给苏府的家将,客气地说道:“劳烦小哥,帮忙通禀一声,就说涿州高雅贤前来拜见冀州苏邕苏将军。”门房管事的连忙点头,快步进去通报。

没过多久,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爽朗的说话声:“高将军,多年不见,一向可好?苏某这厢有礼了。”高雅贤闻声望去,只见苏邕风采依旧,身高八尺,面容白皙如玉,三绺花白的胡须随风飘动,潇洒地洒落在前胸。再往苏邕身旁看去,有几个人他都认识,正是那闻名江湖的两道一俗——风尘三侠。还有自己的宝贝女儿高慧英,以及一个与苏邕长相极为相似的漂亮小伙。他心中暗自猜测,这想必就是苏邕的儿子苏烈了。

他早有耳闻,这孩子自出生便天赋异禀,一出世就戟挑张金称,十五岁便投身军旅,在战场上奋勇杀敌,突厥人听闻他的名字都畏惧不已,十六岁更是在京城的比武夺魁,声名远扬。此刻亲眼见到苏定方,老头子心中的怒气顿时消散了不少,暗自思忖:这孩子一表人才,有勇有谋,若能成为我家女婿,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。老将军越看越觉得苏定方与自家闺女般配,不禁对高慧英的眼光暗暗称赞。

苏邕满脸笑容,热情地说道:“老友,多年未见,你风采依旧,威风不减当年啊!”高雅贤回应道:“你也不差啊,岁月似乎并未在你身上留下太多痕迹。只是我老了,身体不如从前那般硬朗了。”苏邕笑着说:“你我不过相差一岁,说什么老不老的。此处不是叙旧之地,高贤弟,里边请。”

众人相谈甚欢,一同来到客厅。分宾主落座后,仆人立刻奉上香茗。那香茗热气腾腾,香气扑鼻,让人闻之精神一振。高雅贤轻轻抿了一口茶,随后关切地问高慧英:“英儿,这一个多月来,你在这儿玩得怎么样?”高慧英随口回道:“还行吧。”高雅贤一听,微微皱眉,有些不满地说道:“什么叫还行?跟爹说实话,到底过得好不好?”高慧英调皮地反问:“爹爹,您怎么突然来了?”高雅贤故作生气地说:“吾再不来,你恐怕就要成别人家的人了。”高慧英撒娇道:“爹……您就别打趣我了。”高雅贤摆摆手,说道:“好了,不说这些了。”

随后,高慧英便将自己拜师学艺的事情,一五一十地给父亲详细说了一遍。老人家听完,不住地点头,语重心长地说:“既然拜了师,就要跟你师父好好学,切不可骄傲自满。这次的事情,你也太莽撞了,以后可不能再这样了。若是下次再遇到危险,可不一定有这么好的运气,能有人及时救你。说起来,也怪爹,是我没有教给你绿林道上的规矩,是爹考虑不周。你要珍惜这个机会,好好跟你师父、师伯、师兄们学习,不断提升自己。”高慧英认真地点点头,说道:“是的,爹,您放心,我一定会好好学的。以后我也要像大师姐花木兰那样,上阵杀敌,保家卫国。”高雅贤欣慰地说:“好,不愧是我的闺女,有志气!”

苏邕见众人谈得差不多了,便招呼一声,不一会儿,丰盛的酒席便摆满了一桌。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馔,有香气四溢的烤全羊、鲜嫩可口的清蒸鱼、精致美味的糕点,还有各种珍稀的水果。老少英雄们围坐在一起,推杯换盏,边吃边谈。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话题逐渐转到了儿女婚嫁之事上。

高雅贤感慨万千地说道:“实不相瞒,这门婚事,起初我是不同意的。可等我亲眼见到定方这孩子后,发现他气宇轩昂,才华出众,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,我现在百分百同意这门亲事。不如就今天,咱们把两个孩子的婚事给定下来,等选个良辰吉日,就为他们举办婚礼,让他们拜堂成亲。”

说着,高雅贤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。他轻轻打开红布包,又缓缓打开盒子,里面露出一支精美绝伦的玉簪。那玉簪通体晶莹剔透,散发着温润柔和的光泽,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,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他凝视着玉簪,眼中满是温柔与怀念,缓缓说道:“这是英儿娘留给我的,她临终前嘱托我,等孩子出嫁的那天,一定要给她带上。今天,就把它作为定亲礼物。”

苏夫人见状,也连忙命丫鬟取来一个锦盒。她从锦盒里取出一对晶莹剔透的玉镯,那玉镯质地细腻,触手温润,上面镶嵌着几颗璀璨的宝石,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。她亲自将玉镯交给了高慧英。高苏两家就此互换定亲信物,意味着两家的姻缘正式定下。苏邕和高雅贤二老心情大好,当场赏了两家下人,以表喜悦之情。

自此,高慧英与苏定方的姻缘初步定下,而他们的人生也即将迎来全新的篇章。苏定方身边已然聚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伙伴,在这风云变幻、波谲云诡的时代,他们又将踏上怎样波澜壮阔的征程?是在沙场上纵横驰骋,用热血和生命扞卫国家的尊严,建立不朽的功勋,还是在朝堂之上,凭借着智慧和谋略,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出谋划策,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?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,而他们的故事,才刚刚拉开帷幕……预知详情,请听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