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 杨广杀越国公杨素(2 / 2)

杨素看着儿子,长叹一声,眼中满是慈爱与担忧。他缓缓抬起手,想要抚摸儿子的脸,却因力气不足,又缓缓放下。他轻声说道:“玄感呐,为父一生征战,辅佐两朝,没想到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。那杨广生性猜忌,心胸狭隘,为父死后,你要好自为之,切不可卷入朝堂争斗太深。朝堂之上,波谲云诡,人心叵测,稍有不慎,便会粉身碎骨。你要记住,保全自身,才是最重要的。”杨玄感听着父亲的话,泪水夺眶而出,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下来。他重重地点了点头,说道:“父亲放心,孩儿定当谨记您的教诲。”

又过了几日,杨广再次派太医前来,还带来了自己亲手熬制的汤药。那太医身着太医服,背着药箱,神色恭敬。他恭恭敬敬地端着药碗,药碗里热气腾腾,药味扑鼻。“越国公,陛下对您的病情极为上心,这汤药是陛下亲自所熬,您一定要喝了,定能药到病除。”太医说道。杨素看着那碗汤药,心中明白,这或许就是自己的“催命符”。他知道,若不喝这碗药,杨广必定不会善罢甘休,自己的家人也会受到牵连。于是,他没有丝毫犹豫,接过药碗一饮而尽。

不多时,杨素便感到腹中一阵剧痛,犹如万箭穿心,又如刀绞一般。他强忍着疼痛,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,打湿了枕头。他的身体在床上不停地抽搐,双手紧紧抓住床单,床单被他抓得皱巴巴的。他知道,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。他看着身边的家人,眼中满是不舍,却又故作镇定地说道:“吾一生荣华富贵,已无憾事。只是这大隋,不知在杨广手中会走向何方……”话未说完,杨素便闭上了双眼,双手缓缓松开,一代权臣就此落幕。

杨素的死讯传入宫中,杨广心中暗自欣喜,脸上却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。他眉头紧皱,眼中含泪,在朝堂上假惺惺地说道:“越国公乃我大隋栋梁,他这一去,实乃我朝的巨大损失啊。”众臣们虽心中各有所思,但也纷纷附和着。有的大臣心中明白,杨素之死,实则是杨广的阴谋,但在这皇权至上的朝堂之上,又有谁敢轻易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呢?他们只能随声附和,以免惹祸上身。

杨素死后,杨广开始大肆清洗杨素的党羽。他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,将杨素的亲信一一铲除。朝堂之上人人自危,大臣们每天上朝都提心吊胆,生怕自己被牵连。许多大臣为了保全自己,纷纷明哲保身,不敢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,朝堂上一片死寂。而杨玄感,虽谨记父亲的遗言,但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中,也渐渐被卷入了权力的旋涡。他看着杨广的种种暴行,心中对杨广的不满与日俱增,为日后的叛乱埋下了伏笔。

大业二年的这场宫廷风云,随着杨素的死暂时落下帷幕。但大隋的命运,却在杨广的统治下,朝着未知的方向急速驶去。杨广登基后,大兴土木,修建东都洛阳,开凿大运河,耗费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。无数百姓被迫离开家园,前往工地劳作,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,在寒风中瑟瑟发抖,生活苦不堪言。百姓们不堪重负,怨声载道。而杨广却不顾百姓死活,依旧沉迷于自己的宏图大业之中,追求着自己的奢华与荣耀。

在对外战争方面,杨广频繁发动战争,攻打高句丽,妄图扩大版图,彰显国威。然而,战争却屡战屡败,士兵们死伤惨重,无数家庭失去了顶梁柱。这不仅使得大隋的国力受到了极大的损耗,国库空虚,民不聊生,也让百姓们陷入了更深的苦难之中。国内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,如星星之火,渐成燎原之势。大隋的统治根基开始动摇,大厦将倾,岌岌可危。这事后话暂且不提。

杨素的死,只是大隋王朝走向衰落的一个缩影。在这看似强盛的帝国背后,隐藏着无数的危机。而杨广,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,却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正在将大隋王朝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。他依旧我行我素,刚愎自用,继续着自己的统治。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意志而停下。大隋王朝的命运,在这风雨飘摇中,变得愈发扑朔迷离……预知后事如何,请听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