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 什么?盘尼西林没有?我给你一箱够不够?(1 / 2)

泰安南门方向粥棚前,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人突然掀开长衫。腰间的牛皮工具套里,分格插着游标卡尺、罗盘和德制测距仪。

“我叫周慕云,青岛四方机车厂技师。”

随后,周慕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发霉的证件,“长官,请问贵部是否需要爆破专家?”

负责登记的小文书哪见过这么厉害的人,一失手将桌上摆放的砚台打翻了。

闻讯赶来的方仲宣发现,眼前之人随身携带的工具套内侧竟用德文标注着“莱茵金属1936年制”——这东西在国内可不常见。

方仲宣同样将此人恭恭敬敬地请回了宋明远之前专门准备的酒楼内!

现在的城内,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,医院在重新修建,宋明远所需要的学校也在同步修建。

按照宋明远最高的要求,这些建筑全部使用混凝土建造。

来帮助修建的百姓,宋明远每个人每月五块银元,而且管饭。每顿都是大白米饭,大白馒头外加顿顿有肉。

这样的待遇,让许多百姓都心生欢喜,干起活来也更加卖力。

夜幕降临,城墙上的防空探照灯开启,城外顿时如同白昼一样!

城内,来自邹县的皮影戏班在城墙根支起白幕。

灯光亮起时,幕布上竟映出前日城门血战的剪影:戴防毒面具的士兵与喷火日军厮杀,最后毒雾倒卷的画面引得满场抽泣。

班主老杨操纵“宋明远”形象的皮偶跃出幕布,手中红缨枪直指东方:“今日吾辈守国门,来日旌旗指京都!”

围观人群里,北平流亡学生突然齐唱《毕业歌》。歌声中,各地的百姓都忍不住开始哽咽!

这一夜,众人是开心的!

老孙头的闺女小妮说道:“爹,宋团长是个大好人,我以后长大要好好报答他!”

老孙头看着台上的皮影戏,回答道:“是啊,闺女!宋团长,不仅给我们这些没有参军之人吃的,还给我们住的地方。”

“从古至今,我从未见过有哪位长官能做到如此。爹老了,以后就靠你去报答宋长官了!”

老孙头这一幕仅仅是一个小的缩影,不少人内心都是这样想的!

......

翌日,天刚蒙蒙亮,城南粥棚前已经排起了长龙。

逃难百姓们捧着破碗,眼巴巴地望着热气腾腾的米粥。

队伍中,几个抱着孩子的妇人神色异常,她们怀里的孩童面色潮红,脖颈处隐约可见暗红色斑疹。

“娘,我冷!”

五岁的栓子往母亲怀里缩了缩,突然剧烈咳嗽起来,喷出的血沫溅在施粥的木桶边缘。

正在舀粥的老张头皱了皱眉,随即问道:“他婶子,这孩子是不是染了风寒?”

王氏慌忙用袖子擦去竹帘上的唾沫:“没...没事,就是着凉了!”

不远处,刚从北京协和医院学成归来的医生李修文正给新兵体检。

他无意间瞥见王氏怀里栓子的症状,瞳孔猛地收缩——那绝不是普通的风寒!

李修文快步走向粥棚,却被方仲宣拦住:“李医生,团座交代过,新兵体检不能耽搁!”

“让开!”李修文罕见地失态,“他们现在需要治疗,再晚一会儿是会死人的!”

“所有人退后三米!”

李修文一把扯下脖子上的听诊器,手指颤抖着翻开栓子的眼皮。

“结膜出血...淋巴结肿大!”他猛地掀开孩子的衣襟,腹部成片的紫黑色瘀斑让周围人群惊呼着倒退。

“是败血症!”

随后转头对方仲宣喊道:“方营长,这些孩子需要立即隔离观察治疗!另外请你帮我通知一下陆院长!”

方仲宣闻言,立刻指挥士兵在粥棚旁搭建临时隔离区,并迅速疏散人群,以防疫情扩散,并立即派人通知陆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