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 死去的人们拍拍身上的尘土,堆着笑容,列成一排(2 / 2)

尸体被分食殆尽,唯有那难以清理的鲜血宣告着这里曾经躺过尸体。

待到所有人的背包都装不下时,秩序部再次出发。

当前进到第二个火车站时,秩序部遇到了像样的抵抗。

这一次是两方疯子的对决。

火车站内架起了几挺机枪,当秩序部士兵冲进来时,毫不犹豫的喷出火舌,把这些出头鸟给打成了窟窿眼。

若是只有步兵,那秩序部还真得付出一点伤亡,但在几次冲锋未果后,秩序部指挥官调来了坦克。

一发炮弹将一个机枪阵地炸的稀巴烂,随后,坦克碾上第二个阵地,再开火解决第三个阵地,剩下的步兵就没什么好怕的了。

4月14日,在“棕榈星期日政变”发生的一天后,秩序部攻占了慕尼黑的主要火车站,当这个消息传入红军指挥部时,未感染者和症状较轻的感染者几乎都跑没影了。

自诩为“消灭一切需要净化的异端”的秩序部冲进各个主要设施,解决了正准备杀害人质的抵抗者,紧接着,又没费多大功夫的解决了零星的抵抗力量。

之后,在秩序部长的命令下,士兵们走进了马里恩广场,示意他们待命后,这名假意识清醒癔症患者联系了克劳森,问他“是否要让秩序部士兵以当前的面貌出现在广大新闻记者、媒体的面前”。

“并无问题。”克劳森的回答如此简短。

于是,这位部长也没让士兵们整理着装,直接让他们以现在的姿态,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在大街上。

当他们那满嘴鲜血、衣服破烂,宛如一个与野兽经历了殊死搏斗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,着实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如果不是全世界,那至少是全德国,几乎都在报道这事。

“脸上沾满鲜血,散发着若有若无的癫狂……肆无忌惮而又有组织的野蛮行为,野蛮的屠杀,难以形容的胡闹。”——来自于法国驻慕尼黑武官的评价。

除了国外评价,还有来自于国内评价。

克劳森看过位于波茨坦的报社所发表的每一篇关于秩序会的文章,有形容其为“吃人的怪物”的,也有说“秩序会把慕尼黑从病发集体癔症的疯子手里解决出来,虽然疯子做的过分,但若无秩序会的解救方法相比,却又相形见绌了”。

一直到4月18日,克劳森才做了解释,但并非那种长篇大论:“病发集体癔症的疯子需要用以最血腥残酷的方式镇压,想要彻底根除这场集体癔症再次爆发,只能将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彻底消灭,把他们的肉体粉碎,把他们撰写的文章烧毁,确保一个不留,一个不剩。”

当这篇解释结束时,在慕尼黑,秩序部开始有组织的逮捕残党,甚至是封锁了出入慕尼黑的路,唯有被确认为“非集体癔症患者”的市民才能被给予通行证自由出入。

而被抓到的人呢,他们的下场不会有多少。

若是逮捕了数量众多的残党,那便用枪杀或刺刀挑死,若是数量不多,刽子手们并不介意使用刮骨刀慢慢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