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完美完成除贱为良的县,县令得到升迁为长史、太守的资格。</p>
原本的县尉、县丞进阶为县令。</p>
至于有能力的太守,会得到进入朝廷的资格,或被其他重用。</p>
但天下郡县太多,使吏部的任务繁重。</p>
管理效率可能会有些差错。</p>
接下来,李瑄与文武官吏具体商议其他事宜,确保除贱为良的后续能有条不紊地运行。</p>
百废待兴,大唐新气象,正是官吏们用事的时候。</p>
新的科举,新的制度。</p>
在李瑄的英明领导下,一切皆有可能。</p>
不论是文人士子,还是当朝官吏,都想成为轮流执掌轮回笔的五相之一。</p>
大唐新积累的绢钱,需要尽快花出去。</p>
烂在仓库中,可不是好迹象。只要合理保留一部分用度即可。</p>
李瑄着重吩咐工部尚书崔光远,利用俘虏,招募农闲时的壮夫,修桥修路,誓要把天堑变通途。</p>
大唐朝廷直属的工厂,也要陆续进行建设。</p>
他希望工厂生产的货物,不光光是由王公贵族、官吏、世家大族、商人购买,普通百姓也要能买得起。</p>
更多的“研究”,李瑄会投入大量的精力与钱财。</p>
“与诸卿商讨后,可以宣布除贱为良结束。为防止春风吹又生,诸卿不能懈怠,当更严谨地处事……”</p>
当一切事务敲定后,李瑄在这次大朝会上正式宣布天下诸道除贱为良结束。</p>
执行除贱为良的官吏、禁军,也可以陆续地返回长安。</p>
“启奏陛下,臣觉得除贱为良,应未完成。”</p>
就在这时,朝堂上稍后的一个位置,一名臣子出列,说出不符合时宜的话。</p>
众人一看,原来是监察御史之一的韦伦。</p>
正因为是一月两次的望日大朝会,监察御史才有资格上殿。</p>
韦伦之前在剑南道监察地方,于三天前才返回赴命。</p>
文武百官不解韦伦为何会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唱反调。</p>
难道不怕触怒陛下吗?</p>
“韦御史言之如何?”</p>
李瑄没有生气,向监察御史韦伦问道。</p>
已经当皇帝两年,长安任何一个上朝的官吏,他都有所了解。</p>
更何况是重要的监察御史。</p>
曾经,监察御史有十五人,为正八品下的官吏。</p>
现在监察御史设三十名,为正六品上。一般由优秀的地方管理兼任。</p>
政绩卓越的监察御史会前途无量。</p>
“回陛下,当今天下,僧侣、道士,不被记录于户籍之中。自开元中后期以来,许多百姓迫于无奈,入僧侣、道士之籍,他们没有信仰,只是为糊口。而天下寺庙、道观,可比慈幼堂多不少,无数佃户,隐藏于其中,成为道祖,佛祖的奴隶。这不是众生平等!”</p>
韦伦当着文武百官的面,直言不讳地向李瑄说道。</p>
韦伦出自京兆韦氏南皮公房,他的父亲韦光乘,是王忠嗣之前的朔方节度使。</p>
现世家大族也只能以自己的一脉自称,韦伦虽然家族显赫,但提起这样的事情还是有些危险的。</p>
先不谈佛教,道教在大唐的地位一向特殊。</p>
开国皇帝李渊认祖归宗老子李耳,称李氏是道教始祖老子之后,将道教列为国教。</p>
唐太宗李世民明确规定道教列于佛教之前。</p>
更确立道家为大唐吩咐道。</p>
举行百国盛会,不是他想听“天可汗”,而是类似于一场亚洲会盟,正式确立以大唐为主的领导地位。</p>
增进大唐的外部交流、经济商贸,以便于接下来计划井然有序地进行。</p>
外部安稳,才能致力于内部稳定发展。</p>
大唐要大赚周围小国的金银珠宝,用以发展大唐的工商。</p>
“回陛下,臣和鸿胪卿已在筹备此事,一定会彰显天朝上国的礼仪和大唐的风采,使万国服膺……”</p>
赵奉章出列向大唐回禀。</p>
自大唐立国以来,从未有过这种盛况。</p>
即便太宗皇帝被称为“天可汗”的时候,也远远不如今时今日。</p>
大唐灭东北、西南,一举奠定无上声威。</p>
许多国王冲着李瑄的“天将军”的名头前来。</p>
在西域的时候,李瑄留下太多传说。</p>
不管是仰慕,还是为了自己的国家。</p>
一众国王酋长到长安拜见天可汗,才算心安理得。</p>
“盛会虽然重要,但不可铺张浪费。如隋朝一样,将丝绸包裹在树上,不过是徒增耻笑。户部对此次大宴要有严格的预算,不要超过。”</p>
李瑄向赵奉章叮嘱道。</p>
他可以去天中洛阳,到达更壮丽巍峨的明堂,接受百国朝拜。</p>
这样更体现天子的尊贵。</p>
但一来一回,会劳民伤财。</p>
毕竟是搬迁中枢的大事。</p>
但比华丽更具魅力的是威严,让百国看到大唐的无上威严,比看到那些包裹着丝绸的树木,更有冲击力。</p>
“臣遵旨!”</p>
礼部尚书赵奉章和户部尚书韦见素同时向李瑄拱手。</p>
在朝会的最后,李瑄再次点明对常平仓的建设,务必要尽快做到常平百货。</p>
还有慈幼堂、乡学的建设,拼音、数字的普及,以及各县印刷坊的建立。</p>
“退朝……”</p>
“恭送陛下……”</p>
一场望日大朝会落幕,文武百官送别李瑄离开太极殿。</p>
此次朝会韦伦所提出对寺庙、道观的整肃,使百官觉得又是一场大动作。</p>
自古以来,一旦统治者对佛、道产生不信任,绝对可以生杀予夺。</p>
但李瑄只想整顿风气,将不属于寺庙、道观的东西拿下来,使大唐增加更多税收,使更多百姓能摆脱束缚……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