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0章 蜀汉智囊双雄:庞统法正的硬核逆袭传奇(1 / 2)

东汉末年的颍川,有个叫司马徽的隐士,江湖人称 “水镜先生”,最爱干的事就是坐在桑树上摘桑葚吃,远远看去像只挂在树上的老猿猴。建安三年(198 年),19 岁的庞统慕名来访。这庞统长得可不咋好看,浓眉大眼却满脸疙瘩,往树下一蹲,活像块黑铁塔。司马徽也不客气,坐在树上边吃桑葚边问:“小伙子,当今乱世,何为治国之本?”

庞统一开口就石破天惊:“乱世需重‘名教’,如今善人少恶人多,若不把好人捧上天,谁还愿行善?比如您老,桑树上谈天下,不就是给天下士子立个标杆?” 司马徽差点从树上摔下来:“妙啊!南州士子,你当为冠冕!” 这一聊就是一整天,直到月亮爬上桑树,司马徽拍着庞统的肩膀:“子元啊,你这肚子里的墨水,够淹死十个州牧了!”

从此,“庞统有大才” 的传闻像长了翅膀,传遍荆楚大地。但谁也没想到,这位未来的 “凤雏”,年轻时竟被人说 “朴钝”—— 毕竟,谁能想到,一个整天蹲在树下啃窝头的黑胖子,肚子里装的全是治国安邦的韬略?

刘备领荆州时,庞统被任命为耒阳县令。这哥们儿一到任,就把县衙变成了酒馆,每天带着衙役们撸串喝酒,公文堆成山也不看。有人告到刘备那儿,刘备大怒:“竖子敢坏我法度!” 派张飞去查。张飞一进县衙,就看见庞统抱着酒坛啃肘子,醉眼惺忪:“翼德来了?正好,陪哥哥喝两坛!”

张飞气炸了:“你个酒鬼,可知耽误多少公事?” 庞统打了个酒嗝:“屁大点事,等会儿!” 随手拎起公文,边看边批,三下五除二处理完毕,把笔一扔:“就这?还用得着天天批?” 张飞看得目瞪口呆,赶紧回去跟刘备说:“这哥们儿是大才,当县令屈才了!”

鲁肃也写信凑热闹:“庞士元非百里才也,治中、别驾才是他的舞台!” 诸葛亮更是直接:“主公,这是咱们的‘凤雏’,比我还能折腾!” 刘备这才重视起来,亲自召见庞统。两人一聊,从春秋争霸到当下局势,庞统口若悬河,刘备听得直拍大腿:“以前眼瞎了,差点错过高人!” 当场任命为治中从事,待遇仅次于诸葛亮,成了蜀汉集团的 “二军师”。

建安十六年(211 年),刘璋在涪城宴请刘备,酒过三巡,庞统凑到刘备耳边:“老大,现在动手抓住刘璋,益州就是咱的了,省得动刀动枪!” 刘备却摇头:“刚到人家地盘,就玩阴的,传出去名声不好。” 庞统急得直搓手:“乱世讲啥虚礼?拿下益州才是硬道理!”

刘璋回成都后,庞统又献三计:“上策:偷袭成都,打他个措手不及;中策:诱杀杨怀、高沛,夺其兵权;下策:退回白帝,从长计议。” 刘备选了中策,果然诱杀二将,一路西进。庆功宴上,刘备喝高了,搂着庞统大笑:“今日之会,可谓乐矣!”

庞统当场翻白眼:“伐人之国而以为欢,非仁者之兵也。” 刘备醉眼朦胧:“武王伐纣,前歌后舞,难道不仁义?你敢扫老子的兴,滚出去!” 庞统扭头就走,留下刘备在宴会上发愣。酒醒后,刘备后悔了,派人把庞统请回来。庞统坐回原位,继续啃肘子,跟没事人似的。刘备尴尬地问:“刚才咱爷俩谁错了?” 庞统抹了把嘴:“君臣俱失。” 刘备大笑,从此更看重他的直爽。

围攻雒县(今四川广汉)时,庞统非要亲自率军攻城。诸葛亮写信劝:“凤雏啊,你是军师,别冲锋陷阵!” 庞统把信一撕:“不亲眼看看敌情,咋出妙计?” 结果在攻城时,被流箭射中胸口,临终前望着西川的天空:“可惜,没能看到主公成帝业啊!” 时年 36 岁。

刘备听说后,当场哭晕三次,追赐庞统爵关内侯,谥曰 “靖侯”。诸葛亮亲自为他父亲封官,还常跟人念叨:“庞士元若在,何愁西川不稳?” 可惜庞统的儿子庞宏,遗传了老爹的直脾气,看不惯尚书令陈只弄权,天天在朝堂上怼人,被排挤到涪陵当太守,最后郁郁而终 —— 硬核老爹的基因,有时候也是把双刃剑啊。

扶风郿县的法正,出身名门,祖父法真以 “玄德先生” 闻名天下,一辈子拒绝朝廷征召,躲在山里修仙。但法正没遗传祖父的淡泊,反而一肚子权谋。建安初,天下饥荒,法正跟着老乡孟达入蜀投靠刘璋,本以为能大展拳脚,结果刘璋只给了个新都令,后来召署军议校尉,却又不信任他,加上益州本地士族排挤,说他 “无行”,法正过得比丧家犬还惨。

益州别驾张松跟法正是酒友,两人常蹲在成都街头撸串叹气。张松说:“刘璋这货,胸无大志,跟着他迟早玩完。” 法正灌了口酒:“听说刘备在荆州,仁德之名传遍天下,要不咱……” 两人一拍即合,决定把益州当投名状,献给刘备。

建安十三年(208 年),张松出使荆州,回来跟刘璋说:“曹操靠不住,咱得抱刘备的大腿。” 刘璋问:“谁去当使者?” 张松一指法正:“这哥们儿脑子好使,让他去!” 法正一开始装推辞,心里乐开了花:“可算等到机会了!”

见到刘备,法正直接掏心窝子:“刘璋暗弱,益州早晚得改姓。以将军的英才,加上张松做内应,拿下益州易如反掌!” 刘备还有点犹豫,法正急了:“当年高祖据关中成帝业,如今益州沃野千里,比关中还富,您还等啥?” 刘备终于心动,带着庞统、黄忠西进,法正成了 “带路党”。

建安二十二年(217 年),法正劝刘备取汉中:“曹操拿下张鲁却不攻巴蜀,肯定是后方起火。夏侯渊、张合虽是名将,但咱这边有黄忠、赵云,怕啥?” 刘备听从,率军北上。

定军山之战,夏侯渊据守险要,刘备攻了半年没进展。法正登上山顶观察,发现夏侯渊分兵护粮,立刻献计:“主公,派黄忠去烧他的鹿角(防御工事),诱他来救,咱打伏击!” 刘备依计而行,黄忠率精兵居高临下,鼓声震天,当场斩了夏侯渊。曹操西征时听说,气得直拍桌子:“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,必为人所教也!”—— 明知道是法正的计谋,却拿他没辙。

法正掌权后,干的第一件事就是 “报仇”。当年得罪过他的人,不管是当面骂他的,还是背后使绊子的,统统报复回去,甚至擅杀了几个。有人告到诸葛亮那儿:“法正太横了,您管管啊!” 诸葛亮叹气:“主公在公安时,北畏曹操,东惮孙权,内惧孙夫人带刀侍卫,是法孝直辅佐,才让主公翻身。现在他快意恩仇,咱就睁只眼闭只眼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