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5章 修桥铺路(1 / 2)

和冷锋一道而来的黄诗诗三女,对于王富贵这人也是深恶痛绝,她们虽然是一介女流之辈,但是跟在冷锋身边也耳濡目染了很多,知道冷锋的理想是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。

对于王富贵的处理,也让她们三人拍手叫好。不过她们也没有留下来观看如何处理王富贵,毕竟她们对于那种杀人场面也没有什么爱好。

按照冷锋的说法,他们是来考察人间百态的,同时也顺道游山玩水一番。这种闹心的事,只要处理好了就行。

冷锋已经来到了清平村,就已经不需要向导带路了,和三女直接就来到了清平村的废弃码头处。

清平村的地理位置的确不错,绝大部的土地都是那种十分平坦的地势,在村子后侧方不到一公里的地方,是一条宽阔的大河。

由于清平村的地势平坦,这里的河流水势也同样十分缓慢,一年之中也,很少有水流湍急的时候。而且这条河流是长河的一条支流,河水也足够深,完全可以让百吨以上的大船在其中顺利航行。

在码头旧址上,还能够隐约看到河边堆着的巨石,不过基本上都已经被荒草淹没了。

从河边到清平村也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,原先因为码头而修建的路基已经看不出来了。

如果不是冷锋提前就得知,这里原来是处码头的话,根本就不知道在清平村还藏着这样一个地方。

冷锋虽然不是什么水利和建筑方面的专业人才,但是他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可不是其他人可比的。这里的河流规模,以及地理形态,完全是一处上佳的码头。

至于清平村通往外界的道路,也不是多大问题,这里的土地基础很好,修建一条公路也很容易。

唯一的难处就是在阻拦在道路之上的那几条溪流,这也是当初朝廷废弃这处码头的主要原因。毕竟就是这里的码头条件再好,如果道路行不通的话,也没有办法运送货物。

修桥不比铺路,铺路只要有人就行,但是修桥的话必须有技术。

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来看,像赵州桥那种传奇是不可复制的,千百年来也就出了李春一个技术大拿。

大多数的桥依然还是以木桥为主,毕竟木头比起石头来说可操作性很强。

不过木桥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缺点,放在这种运输为主的道路上是无法满足要求的。

如果换成修石桥,难度绝对不是一般的大。

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根本就采不到符合修桥要求的石头,也没有那种能够完成修桥工程的技术人员。

再加上清平村的码头也不是无可替代的,所以朝廷就将这里废弃不用了。

但是对于冷锋来说,在这些溪流上修桥的工程量根本不大。他们早在洪山庄的时候,就已经可以利用钢筋水泥修桥铺路了。

这里的几道溪流,比起洪山外面的那条河来说,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。

这些问题都不是事,那么在清平村修建码头的事情,就可以定了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