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大伟驾车冲向公司总部,凌晨三点半的城市街道几乎没有车辆。
他一边开车,一边通过蓝牙耳机与刘大志保持通话。
“攻击还在继续吗?”张大伟问道。
“是的,攻击强度在增加。”刘大志的声音透着疲惫,“我已经启动了一级防御协议,目前核心系统还很安全,但对方似乎在不断调整攻击策略。”
“我已经通知了安全团队,让他们立即赶到公司。”
张大伟踩下油门,“你先坚持一下,我差不多到了。”
张大伟将车停在公司地下车库,快步跑向电梯。
凌晨四点整,他推开安全运维中心的大门,看到刘大志和几名值班工程师正盯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日志信息。
“情况怎么样?”张大伟走到主控台前。
刘大志指着屏幕说:“攻击者使用了分布式网络,Ip地址遍布全球十几个国家。
每条攻击路径都经过多层跳转,很难追踪源头。”
张大伟拿起内线电话:“我们需要立即在二楼会议室召开紧急安全会议,把所有相关人员都叫来。”
二十分钟后,公司的应急会议室里聚集了十几名技术人员。
张大伟扫视一圈,核心技术团队基本到齐了。
公司安全主管孙卫东是最后一个到达的。孙卫东有二十年网络安全经验,曾在国防部门工作过,四年前被林志远高薪聘请,负责公司整体安全架构设计和安全事件处理。
“各位,我们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。”张大伟站在电子白板前说,“有人正在对明灯系统发起有组织、有预谋的攻击。
我需要大家全面分析攻击情况,找出防御策略。”
孙卫东接过话题:“我刚刚对攻击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。”
他将一组数据传输到会议室的大屏幕上,“这是攻击轨迹图。
各位看到了吗?这不是普通黑客行为,攻击点精准找到了我们最新防御系统的弱点,背后有组织有预谋。”
屏幕上显示的攻击轨迹图像蜘蛛网一样复杂,但有明显的规律性。
所有攻击路径都避开了明灯系统的强防御区域,直指几个核心模块。
“这些攻击者对我们的系统架构相当熟悉。”刘大志说,“他们知道哪些地方是我们的防御重点,哪些地方相对薄弱。”
技术团队的网络安全专家张强举手发言。张强是团队中的安全渗透测试专家,平时负责系统漏洞挖掘和修复。
“我分析了攻击手段,对方使用了一些最新的零日漏洞,其中有两个漏洞是昨天才在黑客论坛上出现的。”
张强说,“这说明攻击者资源丰富,技术实力很强。”
张大伟眉头紧锁,问道:“他们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什么?”
孙卫东按下鼠标,切换到另一张图表:“根据我们的分析,攻击者主要针对明灯系统的核心算法模块和客户信息数据库,而非一般黑客偏好的财务系统。”
“这很奇怪。”系统架构师吴明说,“一般黑客攻击公司都是为了金钱或者敏感信息,但这次攻击者似乎对我们的核心技术更感兴趣。”
张大伟走到白板前,开始用笔列出可能的攻击动机:
1.商业间谍-窃取技术
2.竞争对手-破坏系统声誉
3.黑客组织-勒索
4.国家行为-技术收集
“从时间点来看,攻击发生在我们正式版发布会后一周,系统刚刚开始大规模部署。”
张大伟分析道,“如果是普通黑客,不会选择这个时间点,因为此时我们的警惕性最高。”
刘大志补充:“而且攻击手法很专业,不像是为了勒索。
到现在为止,我们还没收到任何勒索信息。”
“我认为最可能的是竞争对手。”孙卫东说,“他们可能想破坏明灯系统的市场信任度,或者窃取我们的核心算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