辰时,巴夏礼商队的帆影在雾中若隐若现。僧格林沁望着铁仙会匠人登船稽查的身影,想起肃顺前日快马送来的密匣,匣中装着铁锚纹算珠,附笺写着:\"巴夏礼货箱有诡,珠内刻'壬'字者慎查。\"一名匠人突然失足跌落,他握紧腰间算盘,却见匠人被英商保镖扶上船——那保镖腰间挂着的算筹筒,竟与他见过的王五\"壬\"字堂标记一模一样。
雾气渐散时,他摸到袖中缴获的竹算珠,算珠内侧隐约有\"固炮\"刻痕,却被磨去一角,露出底下的\"民\"字残笔。远处传来匠人搬运物资的声响,混着算珠碰撞声与湖浪声,像极了当年在蒙古草原听见的驼铃声。他忽然想起肃顺密匣内侧的刻字——\"忠君体国\"下的\"算学为民\"残痕,此刻竟与算珠上的\"民\"字重叠。
算学吏收拾炮阵图时,不慎碰落了他的鎏金算盘。算珠滚落炮台,在青石板上划出清脆的弧线,最终停在一块刻着\"嘉庆二十三年造\"的砖缝里。僧格林沁弯腰拾起算盘,发现一颗铜珠表面有道细如发丝的纹路,竟与记忆中王五袖中算盘的铁锚纹暗合。鄱阳湖的风掀起他的衣襟,远处的炮声终于沉寂,只余雾中未散的硝烟,像一幅被算珠揉乱的算草,无人能辨清那些模糊的笔触,究竟是战损的数字,还是匠人未竟的公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