亥时,天京金龙殿内,洪仁玕呈上改良算学炮方案:「用《九章》『衰分术』算膛线,用洋人的『抛物线』校射界。」图纸左侧是算盘推导的弹道表,右侧是临摹的西洋弹道曲线图,中间用朱笔写着「土洋各半」四字。洪秀全盯着图中蒸汽机车床的木制图样,问:「比湘军慢多少?」「射速慢三成,」洪仁玕叩首,「但咱们的算珠能算风偏,洋人陀螺仪在雨里抓瞎。」他没说的是,为了验证「抛物线」理论,算学馆匠人用竹箭射靶千次,才在算珠上摸出规律。
五更天,苏浙水巷。洪仁玕的算学队推着最后三门炮抵达,炮管上的微型算盘刻着「太」字与希腊字母θ(代指仰角)。炮手阿福拨动算珠,用「九归诀」计算风速修正值——这串算珠昨天还在计算圣库粮米,此刻却要丈量火药与死亡。淮军枪响划破晨雾时,阿福的算盘刚得出结果。算学炮发出闷响,炮弹在江心溅起水花——比湘军炮程近五百步,却精准掠过敌船桅杆。洪仁玕望着炮口青烟,忽然想起《资政新篇》里的「算学兴国」四字,在算珠碰撞声中碎成齑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