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第28章 南洋华人(1 / 2)

槟榔屿的晨雾里,陈芳站在「孔教会蒙学」门口,看着孩子们捧着《三字经》进校门。朗朗读书声中,他听出第二遍诵读时声调变高——这是切换秘密课程的暗号。表面上,孩子们在学「一去二三里」,实则竹节算筹的间距藏着数学公式,比如「一担粮、两担草」对应勾股定理。到了晚上,教室关紧门窗,孩子们用涂了萤火虫粉的算筹在黑暗中摆弄,把《月光光》的童谣节拍变成摩尔斯电码,「月光光,秀才郎」敲出的竟是求救信号。英国密探来检查时,只看见孩子们用算筹摆出「忠君爱国」,没发现《诗经》注释里的奇怪符号其实是微积分公式。

在新加坡港,英国海关税务司史坦利对着华人商船的花布直挠头。这些绣着「福禄寿喜」的布纹,在磁石下显影出橡胶产量、锡矿储量,连「喜」字墨色深浅都代表潮汐数据。华人船主却说这些纹样来自《礼记》,是老祖宗的传统图案,英国法律管不着。更绝的是,布纹每个月换密码,这个月用《兰亭序》的「之」字出现次数记橡胶价格,用「亦」字位置标抗磁砂纯度。布料还泡过抗磁砂水,英国的监听设备一靠近就失灵,史坦利的破解团队折腾半年也没看懂。

马来亚的锡矿里,胡雪岩的手下假装敲岩壁,实则用算筹传递消息:「左三锤右五锤」是说这里抗磁砂含量27%。矿洞里的童工唱着《采锡歌》,「一担锡,两担泥」其实是在报矿脉深度,「阿爸挑,阿妈筛」是讲筛选砂粒的比例。华人把抗磁砂混在锡矿废料里,英国地质学家看不上这些「垃圾」,转头去挖锡矿,却不知道真正值钱的宝贝被华人用妈祖像藏着运走了。铁锚堂教的「水纹密度法」更神,拿矿石一称重就能算出含砂量,比英国的化验法快十倍。

吉隆坡的「算理公秤房」里,陈芳一拍桌子,日本商人涩泽荣一就蔫了。公秤房用的算筹里藏着抗磁砂芯,往天平上一放,生丝含水率超过15%立刻显形。墙上挂着《北京条约》,可那是管清朝人的,南洋华人不受限。陈芳引用英国的《殖民地商事条例》,说公秤房是「维护东方习惯」,连英国商人都得认。公秤房的算生全是南洋公学毕业的华人,英国官员想贪关税?先过了算筹这关再说,好多洋人因为算错数被弹劾下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