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井台的九道护栏,暗合九宫方位。”张道长望着叶承天专注的神情,白眉下的眼睛泛起微光,“中央为中宫,对应脾胃;乾宫属金,对应药材晾晒;坎宫属水,正是如今取水之处。当年孙真人在此布下‘九宫药阵’,连取水的时辰都有讲究——巳时属火,火生土,土主脾胃,此时取水生火,最合‘培土生金’的医理。”说话间,叶承天已按“七上八下”之法取满水瓮,桑木勺柄上的“水火既济”四字,此刻因水的浸润而愈发清晰,像是从木头里生长出来的箴言。
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西安碑林见过的《大秦景教碑》,碑侧的莲花纹与井台护栏的云雷纹竟有几分相似——原来在唐代,医药与信仰本就是同源共生的活水。当指尖抚过护栏上磨平的星位刻痕,叶承天忽然明白,所谓“水法秘传”,从来不是简单的取水步骤,而是将天人合一的智慧,刻进了每一道护栏、每一勺井水、每一刻时辰里。井底的五色彩石在水波中轻轻晃动,仿佛千年前的药王孙思邈,正透过时光的涟漪,向后世医者传递着某个关于生命与自然的密码。
风过古柏,一片新抽的柏叶飘入井中,随水波打转三圈,恰好停在“心宿”刻痕的位置。张道长见状,轻声说:“柏叶入心,可疗惊悸,这是药王在教咱们认药呢。”叶承天望着水中晃动的柏叶影,忽然觉得,这口古井不是普通的水源,而是一本打开的活药典,每滴水都浸着千年医道的精魂,每道波纹都在诉说草木与人体的秘语。当他提起水瓮走向药灶时,瓮中倒映的二十八宿与天空的星位悄然重合,仿佛整个宇宙的能量,都在这一瓮井水中静静流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