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一个家庭与时代的记忆(1 / 2)

到王屋初中上学后,李贺和大伯李红的来往就更多一些。从王屋初中到乡政府,那是一段不长不短的路程,来回不过 10 分钟的行程。每一次李贺踏上这段路,都能感受到周围景致的细微变化。道路两旁的树木,随着季节交替变换着模样,春天吐露新芽,嫩绿的芽苞像是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;夏日郁郁葱葱,繁茂的枝叶交织在一起,形成一片浓荫,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,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;秋天落叶纷飞,金黄的叶片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,缓缓飘落,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;冬天则是枝干嶙峋,在寒风中挺立,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。

大伯在乡政府可是老资格了,19 岁就参加了工作。从最基本的村组干部开始,他一步一个脚印,兢兢业业。若是没有那成分不好的拖累,凭借他的能力和干劲,恐怕早就干上乡政府一把手了。他为人正直,工作认真负责,在乡里头也算是颇有威望。

话说老爷老奶奶在李家庄站住脚后,前后不到 10 年的时间,就生了爷爷弟兄五个。大爷不幸未成年便夭折,五爷也是少亡而去,二爷后来出事去世。好在爷爷和四爷弟兄俩吃苦耐劳,苦干实干。在大河滩置办了几十亩地,那肥沃的土地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,每一寸都饱含着他们的汗水与期望。田间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发出沙沙的声响,仿佛在吟唱着丰收的赞歌。在梁上也置办了几十亩地,风吹过麦田,掀起层层麦浪,那麦浪如同一幅流动的金色画卷,美不胜收。家里还有几群羊,那洁白的羊群如同云朵般在山坡上移动,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,仿佛是大自然谱写的和谐乐章。好几十头猪在圈里哼哼唧唧,肥壮的身躯挤来挤去,那圆滚滚的模样甚是可爱。日子是越过越殷实,红红火火。

然而,刚有好日子过,就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。王屋作为老区早早解放了,没过几年,一场划成分运动席卷而来。老爷老奶奶那几日几夜都没有睡过安稳觉,心急如焚。夜晚的油灯下,他们的面容被昏黄的灯光映照得阴晴不定,眉头紧锁,眼神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。为了保全家庭,他们赶忙把东西给了安购的闺女家和闺女的亲戚,将梁上的地和大河滩上的地,都无偿送给了佃户们。可即便如此,当工作组到家里土楼上检查时,那陈旧的土楼弥漫着尘土的气息,昏暗的角落里堆满了杂物。工作组人员手中的手电筒光芒在黑暗中晃动,尘埃在光束中飞舞。最终还是多查出了一斗半小麦,就这样被评上了中农成分。这一评定,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的发展和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