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破茧成蝶,李贺的文学逐梦之旅(2 / 2)

其实,李贺在初中的时候,就对散文和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并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努力。进入师范后,他对这两方面的热爱有增无减,更是将创作的重点放在了诗歌上。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,沉浸在诗歌的创作中。夜晚,校园里一片寂静,只有宿舍的灯光还在闪烁,李贺坐在书桌前,手中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,灵感如泉涌,一首首诗歌在他的笔下诞生。他在青天河游玩时创作的那首诗,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。同学们纷纷围在他身边,有的眼中满是钦佩,激动地说:“李贺,你这首诗写得太绝了,每一句都好像有画面!”有的则拿着诗稿,反复吟诵,口中还不时发出赞叹声。老师们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悉心的指导,老师轻轻拍着他的肩膀,微笑着说:“李贺,你的诗很有灵气,继续努力,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。”在同学们的鼓励和老师们的指导下,李贺对诗歌创作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。在创作方面,他进行了两极探索,一方面对朦胧诗进行全面研究和写作,深入挖掘朦胧诗的意象、意境和情感表达,努力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独特的感悟;另一方面,他深入学习以贺敬之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的写作技巧,体会其中的磅礴气势和深刻内涵,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思考,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风格。

师范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,为了保证自己的创作水平能够持续提升,李贺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。每天晚上九点下自习课,在熄灯之前的20分钟里,他雷打不动地进行写作练习。不管白天的课程多么繁重,身体多么疲惫,他都会准时坐在书桌前,打开笔记本,让思绪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。有时,灵感如潮水般涌来,他奋笔疾书,笔下的文字如行云流水,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;有时,灵感稍显枯竭,他便静静地思考,回顾读过的优秀作品,从中汲取灵感,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。就这样,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,李贺的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,他的诗歌更加成熟,情感更加真挚,技巧也更加娴熟。

一个双休日,李贺怀揣着自己的作品,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,来到焦作日报社编辑部,向编辑老师请教。他小心翼翼地将在青天河创作的那首诗交给编辑老师,眼中满是期待,轻声说道:“老师,这是我写的诗,还请您多多赐教。”编辑老师接过诗稿,认真地阅读起来,时而微微点头,时而若有所思。李贺紧张地站在一旁,双手不自觉地握紧,手心全是汗水,心跳也越来越快,眼睛紧紧盯着编辑老师的表情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。没想到,没过几天,他的诗作就发表在了焦作日报上。当他拿到报纸,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,那淡淡的墨香仿佛是胜利的勋章,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与自豪。那些熬过的夜,那些挥洒的汗水,都在这一刻化作了甜蜜的果实。他的作品不仅陶醉了他自己,也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轰动,同学们纷纷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,他成为了校园里的焦点,也更加坚定了他在文学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