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一个家庭与时代的记忆(2 / 2)

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贫农是最根正苗红的人群。而中农,则被视为路寡富农,在就业、上学、参军、就医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。特别是上世纪文化大革命时期,中农更是成为了批斗的对象。那时候,村里的喇叭每天都响着激昂的口号,街上到处贴着红红绿绿的标语。人们的表情严肃而紧张,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。

在那个红歌似火的狂热时代,大哥李褂和父亲决定步行串联。他们从河南出发,一路奔波,先是跑到了湖南韶山,又从韶山步行前往北京,行程万把公里,足足跑了两三个月。这一路风餐露宿,艰辛异常。道路崎岖不平,他们的脚底磨出了水泡,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。背包里的干粮越来越少,有时候只能饿着肚子赶路。途中遇到恶劣的天气,狂风暴雨无情地抽打在他们身上,却丝毫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。中间父亲和大哥走散了,父亲回到家一个多月后,大哥李褂还没有回来!全家人都心急如焚,天天盼着大哥能平安归来。家里的气氛压抑而沉重,每一个等待的日子都仿佛无比漫长。奶奶坐在门口的石凳上,望着远方,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期盼。她手中的针线活儿已经许久没有动过,心里满满的都是对大哥的牵挂。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,却总是心不在焉,饭菜不是忘了放盐就是煮糊了。李贺也时常跑到村口张望,希望能看到大哥熟悉的身影。直到有一天,大哥终于回来了,一家人喜极而泣,紧紧相拥,那一刻,所有的等待和担忧都化作了激动的泪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