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,油灯下。
陈长安翻着那本《十二条》,纸页翻动的\"沙沙\"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。在最后一页空白处,他拧开钢笔,重重写下:\"枪杆子不硬,政策就是废纸。\"钢笔尖把纸都戳破了,墨水晕开一大片。
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。苏明哲端着一碗面条站在那儿,热气糊了眼镜:\"陈县长,您晚饭没吃...炊事班老王说您最爱吃他擀的宽面...\"
陈长安把本子一合:\"进来吧。\"
苏明哲瞥见桌上那把勃朗宁,枪身上的烤蓝在油灯下泛着幽光:\"林部长送的枪...您还满意吗?\"
\"枪不错。\"陈长安扒拉着面条,葱花沾到了胡子上,\"就是你们带来的政策太软和。按你们这么搞,汉奸晚上睡觉都能笑醒。\"
苏明哲突然摘下眼镜擦了擦,眼圈有点红:\"陈县长,我在北平读书时,有个同学当了汉奸...他父亲是伪政府的处长。\"
陈长安筷子停住了,一根面条悬在半空。
\"上个月我们抓到他时,他正给游击队送药品。\"苏明哲声音发颤,\"他说...他爹是地下党,当汉奸是组织安排的。\"
面条汤在碗里晃出一圈圈涟漪。陈长安盯着油灯看了很久,火苗在他眼睛里跳动:\"你们工作队有会刻钢板的吗?\"
三、钢板的回响
第二天清晨,县政府布告栏前挤满了人。新贴的布告墨迹未干,纸角还沾着油墨:
《榆次县汉奸罪行调查公告》
一、凡参与杀害抗日志士者,严惩不贷!
二、被迫担任伪职者,需经群众评议...
三、凡检举重大汉奸者,奖励小米二十斤 ...
老孙头磕着烟袋锅,眯着眼念布告:\"奇了怪了,这布告跟昨儿工作队念的不一样啊?第三条加料了嘿!\"
赵大虎挤过来一瞧,突然乐了,露出那颗金牙:\"嘿!这第三条加得好——'奖励小米二十斤'!够实在!比那些个虚头巴脑的强多了!\"
布告右下角盖着陈长安的大印,印泥还没干透。底下还有一行蚂蚁大的小字:\"依据《城市工作十二条》及本地实际情况制定\"。
办公室内,苏明哲正帮着油印新文件。蜡纸上的字迹工整清秀,但有几处明显被钢笔重重描过,力透纸背。油墨滚子\"咯吱咯吱\"响,印出来的字有些地方浓有些地方淡。
陈长安拎着个布包进来,包上沾着面粉:\"小苏,把这个送到印刷所。让老刘加印两百份,下午发到各乡。\"
苏明哲打开一看,是那本《十二条》,最后一页多了行力透纸背的批注。他抬头时,陈长安已经走到门口,背影被阳光拉得老长。
\"陈县长!\"苏明哲突然喊住他,声音有点抖,\"您批的这句话...要不要也印上?\"
陈长安头也不回地摆摆手,军装后襟上还有块油渍:\"那是老子写给自己看的!\"
窗外传来操练的口号声。新入伍的民兵正在练习拼刺刀,枪托砸在地上\"咚咚\"响,震得窗棂上的灰尘簌簌往下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