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 短暂安宁(1 / 2)

(1)战后休整

青龙涧一战后,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动。冈村宁次站在作战地图前,手中的红铅笔在青龙涧位置画了一个刺眼的红圈,笔尖几乎戳破了地图纸。

\"将军,这是三个月内损失的第三个联队级部队了...\"参谋长小野少佐声音发颤,\"大本营已经来电质询...\"

冈村宁次猛地转身,眼中布满血丝:\"告诉那些东京的官僚!如果他们能给我调来一个师团的装甲部队,或者足够的空中支援,我早就...\"

话到一半突然顿住。老将军深吸一口气,缓缓摘下眼镜擦了擦:\"给大本营回电,就说...就说我军遭遇八路军主力,虽给予重创,但亦付出相当代价。请求暂缓对晋察冀地区的扫荡,集中兵力确保交通线安全。\"

与此同时,八路军根据地却是一片欢腾。各村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,箪食壶浆犒劳凯旋的战士们。妇女们连夜赶制布鞋,孩子们追着战士们要摸缴获的钢枪,连最年长的老人都说从没见过这么多精良的装备。

\"团长,统计结果出来了。\"赵刚推了推眼镜,脸上难得露出笑意,\"缴获的武器足够装备两个主力团,药品和粮食够根据地用三个月。最重要的是——\"他压低声音,\"那四辆完好的战车已经秘密转移到后山沟里了。\"

陈长安站在新开辟的训练场上,看着战士们操练新缴获的武器。远处,老王正带着徒弟们拆卸一门九二式步兵炮,准备研究仿制。

\"老赵,你觉得鬼子会沉寂多久?\"

赵刚的笑容收敛了:\"根据情报,冈村宁次正在收缩防线。但以他的性格,绝不会善罢甘休。我担心...\"

\"他在酝酿更大的阴谋。\"陈长安接过话头,目光投向远方,\"通知各部队,抓紧这段宝贵时间休整训练。另外,兵工厂要立即开始转移。\"

正说着,张大彪兴冲冲地跑来:\"团长!总部来人了,说要嘉奖咱们呢!还带来了一批文化教员!\"

(2)文艺春风

总部的嘉奖令在露天会场宣读时,整个根据地都沸腾了。老总亲自授予独立团\"钢铁劲旅\"的锦旗,还带来了延安最新印发的学习材料。

但最让战士们惊喜的,是随行而来的文艺工作队。这支由北平、天津等地进步学生组成的队伍,很快就和根据地群众打成一片。

\"同志们!\"宣传科长站在临时搭建的土台上高声宣布,\"从今天开始,我们要在全根据地开展文化教育活动!扫盲班、识字班、文艺班,人人都要参加!\"

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。陈长安注意到,坐在前排的魏大勇正偷偷把受伤的右手往身后藏——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,却因为不识字一直很自卑。

当晚,文艺工作队在打谷场上表演了第一场节目。学生们演的活报剧《放下你的鞭子》,让许多战士和百姓都红了眼眶。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学生唱起《松花江上》时,不少东北籍的战士忍不住低声啜泣。

\"团长,您看这个。\"演出结束后,赵刚递给陈长安一份手稿,\"宣传科的同志想排新剧,听说您在燕京大学读过书,想请您给把把关。\"

陈长安接过手稿,就着油灯翻看起来。那是一出关于地主压迫农民的剧本,虽然感情真挚,但情节有些简单。

\"笔墨伺候。\"陈长安突然说。

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,陈长安伏案疾书,一夜未眠。天亮时分,一部名为《白毛女》的剧本初稿完成了。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家女喜儿被地主迫害,逃入深山变成\"白毛仙姑\",最终被八路军解救的感人故事。

\"这...\"宣传科长读完剧本,手都在发抖,\"团长,这剧本写得太好了!我这就组织人手排练!\"

很快,《白毛女》的排演成了根据地最热闹的事。老王带着徒弟们连夜赶制舞台布景;妇女救国会主动请缨缝制戏服;连炊事班都贡献出了珍藏的红纸,用来做喜儿头上的发饰。

首演那天,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赶来了。当演到喜儿被逼逃进深山时,台下哭声一片;而当八路军战士最终解救喜儿,斗争恶霸地主时,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口号声。

\"打倒封建地主!\" \"共产党万岁!\"

演出结束后,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拉着陈长安的手老泪纵横:\"首长啊,这演的不就是俺们村的李老汉家的事吗?他闺女就是被张财主给...\"

陈长安拍拍老人的手:\"老人家,这样的悲剧不会再发生了。咱们八路军来了,就是要让穷人翻身做主人!\"

(3)识字浪潮

随着《白毛女》的成功,根据地的文化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。每个村子都办起了识字班,教员由文艺工作队的学生和识字的战士轮流担任。

魏大勇是学习最刻苦的一个。这个曾经大字不识的汉子,现在兜里总揣着识字卡片,一有空就拿出来认。有战士打趣他:\"老魏,这么用功,是想给姑娘写情书啊?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