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章 延安圣地的支援(2 / 2)

\"哄鬼呢!\"人群里炸出个声音,\"马家粮行的秤砣是铜的!\"陈长安眯眼一瞧,说话的是个穿长衫的瘦子——正是上个月被清算的赵地主家管家。

正在僵持,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。李云龙带着骑兵排冲进村,马背上还驮着几个麻袋。\"老少爷们看好了!\"他\"哗啦\"抖开麻袋,日本罐头、军毯撒了一地,\"昨儿端了鬼子补给站!\"

张石头闺女突然\"啊\"了一声——她手里的边区票不小心蹭到打翻的醋瓶,票面上的\"抗日必胜\"竟慢慢变成了红色。

四、新老观念的碰撞

干部学校教室里,陈嘉欣的黑板上画满图表。老农们蹲在后排抽旱烟,有个老汉突然站起来:\"闺女,你说合作社能多打粮,凭啥?\"

\"大叔您看...\"陈嘉欣刚要解释,老汉已经掰着手指头算起来:\"我家三亩地,两亩种麦,一亩种糜子...要是跟人搭伙,牲口咋算?\"

陈长安在门口听得直乐。这场景他太熟悉了——前世扶贫时,那些老庄稼把式也是这样较真。正要进去打圆场,突然看见张工程师猫着腰往后院溜。

后院空地上,张工程师正对着一堆铁疙瘩发愁。陈长安认出这是拆了的鬼子汽车发动机。\"想改造成拖拉机?\"他蹲下来问。

\"县长您咋知道?\"张工程师眼镜都吓歪了,\"我就是琢磨着...哎您看这个化油器...\"

两人正说着,李云龙风风火火闯进来:\"老陈!快去看看!马家粮行闹起来了!\"

粮行门口挤得水泄不通。原来马掌柜在秤上做了手脚,被持边区票买粮的民兵逮个正着。\"天地良心!\"马掌柜喊冤,\"边区票毛得快...\"

\"放屁!\"王有田举着账本,\"你拿边区票去敌占区套购西药,一转手就是三倍利!\"账本翻开的页面上,密密麻麻记着药品名称——全是八路军急需的盘尼西林。

陈长安和陈嘉欣对视一眼,同时说道:\"该办个供销社了!\"

五、新的开始

立秋这天,平安县供销社开张。门口排队的乡亲们指指点点:\"快看!玻璃柜台!听说盐比镇上便宜两分...\"

柜台里,张石头闺女正跟陈嘉欣学打算盘。姑娘忽然小声问:\"陈姐,我能学那个...那个经济吗?\"陈嘉欣笑着把钢笔别在她衣襟上:\"这叫政治经济学。\"

后院传来\"突突\"声。张工程师改装的拖拉机喷着黑烟,拉着五铧犁在地里跑。老农们追着看稀奇,张石头摸着犁沟直咂嘴:\"这铁牲口,劲儿比两头骡子还大!\"

陈长安站在城墙上,望着远处金黄的麦浪。赵政委递过来张新印的边区票:\"老陈,这回水印成了。\"钞票对着阳光,隐约可见宝塔山的轮廓。

\"还不够好。\"陈长安摩挲着纸币,眼前浮现出前世见过的防伪线,\"得加条金属线...\"

\"报告!\"通信员气喘吁吁跑来,\"鬼子...鬼子要扫荡!先头部队到三十里铺了!\"

李云龙\"噌\"地拔出大刀:\"来得正好!老子新账旧账一起算!\"刀柄上缠着的边区票在风中哗哗响,露出\"抗日必胜\"四个红艳艳的小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