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棣对大将军极为敬重,不仅因为他是自己的岳父,更因为他堪称大明的军神,是国家的屏障。
无论是在军事才能还是个人品德上,都是无可挑剔的存在。
“老四,你在想什么?”见朱棣走神许久,朱标便问他。
朱棣将自己的顾虑告诉了朱标。
得知徐达的病情后,朱标也陷入沉默,心情沉重。
跟随皇帝开创基业的人很多,但朱标最钦佩的就是徐达。这个人无论在哪方面都无可挑剔。
大明的活长城!
太子朱标每逢见到徐达,总是毕恭毕敬地唤他为徐叔叔,从不敢有丝毫怠慢。
然而,这样一位人物却偏偏患上了背痈,一种相当顽固、棘手的病症!
患上此病,短时间内不会致命,但确实痛苦万分,将人折磨得精疲力竭,极大损耗病人的身体,使人日渐衰弱,直至离世……
徐达的背痈虽尝试多种疗法,却始终反反复复,未能根治。
“或许……我可以请父皇立即下旨,更改先前决定,不再让徐叔叔领兵出征了。”
朱标之前一心只想尽快扫平三部女真,未曾深思其他。
为彻底清除隐患,直接派出了军神徐达。
此刻听四弟提起此事,朱标才猛然醒悟,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“罢了,大哥,莫要再下这类旨意了。
我岳父的性子,你我皆知,若之前没安排他带兵也就罢了。
如今命令已发,若又撤回,以我岳父的脾性,必定难以承受。
不让他出征,比让他统帅大军作战更令他煎熬,伤神更多。
搞不好反而会使病情恶化……”
朱棣话音刚落,朱标想起徐达的性情,也只能叹息一声。
他明白,若真这么做,后果定如四弟所言。
“大哥不必太过忧虑,我岳父的病虽不算好,却也未到绝境。
况且此次领军征讨那些**,胜算极大。
三大国公齐至,岳父大人无需耗费太多精力。
这一战下来,应无大碍。”
朱棣生怕大哥自责,便反过来宽慰起朱标来。
朱标点点头,未再多言,内心却依旧沉重。
起初谈及派遣大军剿灭**的祖庭,断绝其后路时,二人心情尚佳。
可一提及徐达的病,那种喜悦顿时烟消云散。
背痈这种病,确实难对付得很。
自从大将军身患背痈以来,父皇不仅调遣了不少御医,还从民间请来了许多医术高超的人,前往他的住所为其诊治。然而,病情总是时好时坏,反复无常。
这样的事情想得太多只会令人忧心忡忡,容易胡思乱想。
“若世间无人患病,那该多么美好!”朱棣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。
这时,他想起了道衍曾经提到过的“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蕴炽盛”这人生八苦。确实,这些困境令人困扰,难以超越。
难道人来到这个世界,就是为了承受各种苦难吗?
有人认为做恶事会堕入十八层地狱,受尽酷刑。而此刻,朱棣凝视人间时,突然觉得这世间的苦难与传说中的地狱并无二致。
人在世上同样要经历无数磨难,有些甚至比那些地狱里的折磨更沉重。
“老四,我有了主意!”正当朱棣陷入沉思之际,耳边忽然传来一声兴奋的呼喊。
他抬起头,看到刚才还一脸沉重的大哥,此刻已满面激动。
朱棣随之激动起来,目不转睛地盯着朱标,急切地想知道大哥想到的解决办法。
朱标没有犹豫,立刻说道:“去找韩成,看他是否能治好徐伯伯的背痈。”
听完大哥的话,朱棣顿时恍然大悟。
他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头,同样感到无比惊喜。
自己怎么把韩成给忘了呢?
韩成这个人,连母亲那几乎无药可救的肺痨都能治好,岳父的背痈应该也不在话下。
朱棣心中顿时燃起了希望之火。
他一刻也不想多留,不愿再听大哥继续解释关于韩成的事情,猛地站起身,迈开大步向外走去。
“老四,你要去哪里?”
朱标急忙叫住了他。
“去找韩成,问问看韩成是否有法子治愈这个病。”
朱棣一边说着,手已经搭上了门闩。
朱标急忙拉住他:“四弟,现在不是时候,别去惊动韩先生。”
朱棣摇头:“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,岂敢拖延!”
看着情绪已然失控的朱棣,朱标叹了口气:“四弟,我知道你着急,但先冷静一下。现在已经深夜,韩先生定是休息了,这时贸然打扰,实在不妥。他一向不愿被人惊扰清梦。”
想起上次自己与父皇深夜唤醒韩成的尴尬经历,朱标赶紧补充道:“再说,今天咱们折腾到这么晚,韩先生肯定也累了。这深更半夜的,再折腾他,确实不合适。”
相较于那个让韩成搬椅子连夜加班的狠角色老朱,朱标这个当太子的,还算有几分体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