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够直接熔炼出钢水,这无疑是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全方位生产力。
比如原先预设的驰道车辆,有了钢构零件,那么车辆本身便可载重更多,会更加耐磨。
说到驰道,这段时间第一条驰道已经铺设了一部分,从严城到镇胡城这一路,无论是信息传递,还是物资运输,速度都大幅提升。
严洛新年之后,和阳榷商议一番,又拟定了一条从严城,经丰州,到钦州,再到黑水关附近的驰道。
同样四轨复线,在定好具体路线之后,可以分段施工,加快效率。
因为西凉那边,地域广袤,但城邑之间相隔遥远。
之前严洛在那接连召唤出数十万青壮庶民,分摊到每一座郡城、县城之后,也让那里的物资变得紧张起来。
所以不仅仅是如今战事需要调配大量粮草辎重,就算今后完全将凉灭国,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补充西凉地区的物资需求。
因此这一条驰道,十分重要,等凉国完全被灭之后,再从黑水关延伸到西凉腹地区域。
驰道就像是现代的铁路网,古代王朝,想要持续开疆拓土,就必须拥有高效的物流信息运输网络。
否则一旦疆域过大,中央朝廷就无法及时了解边境土地的情况。
所以才会有一句老话——山高皇帝远。
......
一月,黑水关南面封邑郡,及其附属两县之地被岳飞派遣一支偏军,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便望风而降。
系统召唤点数上涨3600点。
不过随着对西凉地理的深入了解,一张张详细舆图也从前线传回。
如今大秦境内,乃至大部分比较附属的诸侯国,大多是郡县模式。
一座人口超过二十万的大型城邑,附近数十里范围内,还会有至少一座以上的,拥有数万人口的县城。
这些郡县彼此间隔距离,少的在一两百里之内,多的也就三四百里。
相对而言,秦国目前各郡县都比较密集,人丁稠密,加上不断开辟新的耕地,县城附近的村落、乡镇也都逐渐增多。
但西凉这边,却还存在着不少单独的县城。
方圆数百里之内,只有一座人口数万的县城,附近只有稀稀拉拉的小村落。
各种产业落后,耕地收入,勉强足够这里的百姓果腹。
很多人也一辈子不可能离开所在的县城乡野,因为其他地方离得实在太远。
这种发展程度,完全落后于其他主流诸侯国至少百年以上。
唯有凉国国都青帝城附近,城邑人丁才相对稠密一些。
此时西凉下了一场小雨,因为天气寒冷,冻土千里,抵达博州的岳飞大军没有遭遇任何敌人,但却受限于当地糟糕的地理和道路,差点因为后续粮草供给没有到位造成非战斗减员。
也多亏了萧何拼死督促民夫冒着天寒地冻,才终于顺利输送粮草。
不过这些事情,也让严洛明白,想要将凉国完全拿下,恐怕所耗费的时间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。
......
不过失之东隅,得之桑榆,凉国受限于天气、地理,暂时无法短时间内灭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