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回 樊梨花怨命修行 玄武关刁爷出战(1 / 2)

话说薛丁山下令,让军校将薛应龙推出斩首。元帅见此情景,怒不可遏,大声喝道:“你这畜生!今日才与樊小姐和好,怎么又无端生出风波?简直禽兽不如,要你何用?” 元帅随即吩咐道:“放了应龙,快把这畜生绑出去斩首!” 众将领命,赶忙放了小将薛应龙,转而将薛丁山捆绑起来,押到帐前。

许多将领见此情形,面面相觑,谁也不敢上前相劝。姑嫂三人急得不知所措,老夫人见薛仁贵如此大怒,心中难过,只能暗暗垂泪。程咬金见状,赶忙说道:“刀下留人!待我去见元帅。” 他气呼呼地走到元帅面前,说道:“世子与樊小姐,前世到底有什么冤仇,今生做夫妻却不得团圆?还望元帅念及父子之情,以天伦为重,再饶他一次性命吧。” 元帅说:“老柱国,这小畜生几次三番休妻,我心里本就不安。如今又要休弃樊小姐,还羞辱她,这让我也没脸面对三儿媳。不斩了这畜生,更待何时?左右,给我速速将他斩首,回来禀报!” 程咬金吓得赶忙跪下,说道:“令郎乃是皇家的栋梁之材,还望元帅刀下留人。看在老夫的面子上,饶恕他这一回吧。若是元帅不答应,我就撞死在这台阶下。” 元帅见此,连忙将程咬金扶起,说道:“老千岁,这样的畜生,死了也罢,何苦救他。看在老千岁的面上,死罪可免,活罪难逃。” 于是,元帅吩咐解开薛丁山的捆绑,重重打了四十板子,然后将他关进监牢。

且说薛应龙连夜带着本部人马,又回到了玉翠山。再看樊梨花,被气得昏昏沉沉,幸得姑嫂三人将她扶进内营,她才渐渐苏醒过来。苏醒后的樊梨花放声大哭,说道:“姑娘啊,他薄情无义也就罢了,竟然还用那些污秽不堪的言语来陷害我,我实在难以承受,今后还如何做人?不如撞死在朱雀关下,以表明我的清白之心。” 窦仙童和陈金定赶忙劝说:“公公已经将那冤家捆起来打了四十棍子,还把他关进了监牢,也算是为贤妹出了口气。况且你母亲老夫人,独自一人守在寒江,日后只能依靠你。你若有个三长两短,令堂可依靠何人?你一定要自己拿定主意啊。” 樊梨花只是痛哭不止,薛金莲也说道:“嫂嫂,哥哥虽然无情无义,但你还要看在我们的面上。哥哥说的那些胡话,就当他是放屁,别放在心上。” 老夫人也走过来,说道:“媳妇啊,你是个大贤大德、有志气的人,要放宽心。”

樊梨花见众人苦苦相劝,哭着说道:“婆婆、姐姐、姑娘啊!承蒙你们再三劝我,我想这都是我前生罪孽深重,今生夫星不显,命中注定要遭受这些。三次举办花烛,却三次被休弃,还被众将议论纷纷,沦为笑柄。从今往后,我再也不愿与那冤家成亲。我如今回家,剃去头发,遁入空门,无牵无挂,了此一生。落得个身穿僧衣、头戴僧帽,修身养性。” 说罢,又放声大哭,拜别众人,就要启程。柳夫人听了,喉咙哽咽,说不出话来,姑嫂三人也是哭得伤心不已。

薛金莲哭着说道:“嫂嫂,我知道你不愿留下。既然你心意已决,非要回去,那千万不可落发。” 樊梨花大哭道:“姑娘,我已恩断义绝,一定要落发为尼,独守孤灯,了却余生。任凭你们怎么劝我,我心意已决,难以改变。” 姑嫂三人见她如此坚决,一齐跪下说道:“求贤嫂发发慈悲,留下这一头青丝。丁山虽然有错,但你还要看在我们姑嫂三人的情分上。我们一定会奏明君王,为忠义有功之人请封,到时候少不得奉旨成亲。” 樊梨花见三人如此情义深重,也大哭着跪下,说道:“姐姐、姑娘请起,千万别折煞我。” 窦仙童和陈金定说道:“要妹妹答应回去不落发,我们才起来。” 薛金莲也说道:“嫂嫂,你一定要答应一声,头发万万落不得。只要你答应,我们才放心起来;若是不答应,我们就跪在这里,不放你走,任凭嫂嫂处置我们三人。” 樊梨花无奈地说:“姐姐、姑娘,我本已下定决心落发为尼。既然你们如此有情有义,可怜我这苦命之人,我就暂且忍耐,带发修行,依了你们三人的意思,快快请起。”

薛金莲却不放心,说道:“嫂嫂,你这只是口头说说,不过是为了宽慰我们,并非真心实意答应。” 她又叫了一声:“嫂嫂,不是我们不信你,实在是舍不得你这样有恩有义的人。一定要爹爹奏明圣上,表彰你的功劳。倘若你回去落了发,日后皇封诰赠,你如何担当得起?那岂不是犯了欺君之罪?你一定要立下誓言,我们才好相信你。不然,我们就不起来。” 樊梨花实在无可奈何,又见老夫人一脸悲伤,便说道:“婆婆,这可使不得,媳妇受不起。待我对天立誓,让婆婆安心。” 于是,樊梨花说道:“我樊梨花回家带发修行。若违背今日所言,辜负诸位亲人,便世守孤灯。” 姑嫂三人见她立了誓,这才一同拜谢起身。

樊梨花又去拜别公公,元帅说道:“畜生无礼,望贤媳回家后,不要记恨于他,宽心忍耐。” 樊梨花说:“多谢公公。” 她随即传唤小将和女兵,却得知小将昨夜就已经离开了。樊梨花听了,十分生气,说道:“这小畜生,不服王化。虽然继父不仁,被祖父放还,但也理应安静等候,怎么能擅自离去?倒也落得个清静。” 于是,樊梨花带着女兵,从大路上回去了。此事暂且不表。

再说元帅传令,命周青带领兵马镇守朱雀关,然后大军起兵上路,继续向西前进。山路崎岖难行,行军十分困难,多亏了先锋罗章,一路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。大军在路上行进了十多天,很快便到了玄武关。元帅传令放炮停行,一声炮响,大军扎下营盘,等待大兵全部到齐,便即刻开兵攻打。没过几天,元帅的大兵人马全部赶到,罗章将他们接入营中,众人开始商议攻打玄武关之事,暂且按下不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