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留竹住进了私塾,房家洼的孩子们便开始了读书生涯。
从最小的五岁娃娃,到最大的十七岁孩子,都坐进了私塾里。
刘小冬一家除了两岁的刘小小,其余四个孩子全都一起去读书。
原先做的纸,边角料切下来留做卫生纸,好的准备留着练字用,结果卖柿饼的时候裁来用来做包装纸了。
现在读书用的就是上回在县城买的纸。
每日宋留竹都兴致高昂,教得十分投入,孩子们也学得认真,朗朗读书声每天都中气十足地飘在房家洼上空。
半个月下来,村里的孩子不仅没有疲惫,反而更爱学习了,就连休息的时候都在背书,认字。
这样的改变不可谓不大,家里的大人们现在也不会动不动打骂孩子,使唤孩子做农活了。往年不做家务的男人,现在也开始积极做家务。
往日送给宋留竹的米面肉这些都由各家商量好,轮流送一样的东西。肉隔几日送一次,米隔几日送一次。
现在大家每次送的时候都会提前,并且还多送米肉菜。
刘娘子见大家送得这么勤,又送得这么多,宋夫子跟她两个人根本吃不掉,于是只得跟宋留竹禀告。
宋留竹是个有吃万事足的,压根没想到房家洼的人会这么大方,于是只得把大家召集起来后,严峻地分析了一番,最后各家才不得不减少送的东西。
也是因为此事,宋留竹便打算不再接受大家送来的米面菜一类,这个决定一说,村里人立马意识到是前段时间自己踊跃投送带来的不良反应,连忙发誓以后再不搞特殊,一切按照原本的来。
但宋留竹心意已决,只说自己已经每月收了五两银子的束修,已是很多,房家洼是个穷农户,哪里能供得起这么长久的米面肉菜呢。
况且自己一个人,就算和刘娘子一起也吃不掉多少,于是便不再收了。
村里人懊恼不已,倒怨怪起了自己的鲁莽,然后不得不听宋留竹的,停止对他的投喂。
宋留竹长出一口气,心道:可算是听话了。
私塾每九日休沐一日,月底连休两日。每天上午辰时正上课,下午酉时下课,中午休息一个午时。
刘小冬利用每日的休息时间使唤刘小夏又做了一批纸,带着王冬麦和刘小秋还做了几坛腐乳。
旱地育的秧苗开始移栽。房家洼众人便埋头在了田间。
移栽很快,今天是他们第一次用旱地育苗法,两天便把所有的秧苗都移栽到了水田里。
秧苗移栽完毕,家家户户便开始种菜,点豆子。
田埂上全部点上黄豆,菜园里种上豆角,扁豆,瓜一类。去年封土的韭菜也开始冒芽。
去年全村一起开荒的芦苇地,靠近村里田边的那一排,已经可以正常种植,山脚下那几十亩今年恐怕没办法种粮食了。因为现在已经有芦苇在冒尖尖了。
虽然是零星的几棵,但芦苇这种东西繁殖速度过快,可要是不种东西,这开荒的地就任它长芦苇,那一年一过就又成了芦苇滩。
村里有人准备继续挖芦苇根,但是刘小秋觉得光靠挖不行,还得种点东西来争夺芦苇的地盘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