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小冬气喘吁吁,感慨这副小身板实在是太虚弱了。
刘小夏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回答道:“涩,不好吃。”
刘小冬在心里摇了摇头,看来还是不饿,饿了早就吃完了。
说来也奇怪,房家洼子地少粮少,但是家家户户都不想其他的营生,只抱着这几亩地弯腰盯着刨食,实在是有些奇怪。
刘小秋拉着刘小月,问刘小冬:“冬妹打算摘了柿子怎么做?”
其实刘小冬昨天听到柿子的时候,一下子就想到了两条路:一是做柿饼,二是酿柿子酒。
但想到眼下的境况,她就想像卖点青柿子。
柿子酒可以慢慢酿,柿饼也急不得。
只有去涩的青柿子,才是眼下最快的来钱方式。
虽然她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。
茭白和青柿子,这两个东西,再不济都能卖个几十文吧。
于是兄妹四个就在这外圈张牙舞爪得摘起了柿子。
野柿子不同于后世培育的柿子,个头小,涩味重。但有总好过没有,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,能长柿子就已经是老天爷开眼了。
几个人不到半个时辰就摘了两筐,感觉有个四五十斤。
刘小夏背一筐,刘小秋背一筐。
两个半大孩子,背着二十多的柿子,竟然毫不费力。
刘小冬拉着刘小月跟在哥哥姐姐后头,心里暗暗下决心,等赚钱了一定先孝顺哥哥姐姐。
赵来英看几个孙子摘这么多柿子,即心疼他们又唉声叹气。
刘小冬顾不上这些,她找来一个木桶,将一筐柿子倒进去,再倒上小半桶清水,再烧一锅热水倒进去。
用手搅拌一下,让水温均匀,同时感受水温,大概四十度上下的样子,这样就可以了。
这就是温水去涩法,用温水浸泡柿子一天一夜,就能去除柿子的涩味,吃起来脆甜爽口。
刘小夏刘小秋刘小月都非常好奇刘小冬的这一操作。
“小冬,你怎么会这个的。”
刘小冬已经不想掩盖了,直接说:“自己想到的,反正这么多柿子,就算搞坏了也没事。”
是啊,山上这么多柿子呢,坏了一桶又没有什么损失,再说了,每年山上的柿子不是大多数都熟透掉地上浪费了的。
好在家里人都单纯,就算好奇也不会过分关注。刘小冬虽然举止诡异,但对她们也不隐瞒,这给柿子去涩的本事就算这么揭过去了。
剩下的一筐,刘小冬打算用来做柿饼。
这个也简单,直接削皮,晾晒,再储存。
除了时间长一些以外完全不费事。
于是她让刘小秋削柿子皮,打发刘小夏跟她出去砍芦苇编筐。
一整个下午,刘小夏编了两个芦苇筐。
一根根芦苇在刘小夏的手下紧密排列成一道道圈,一道道圈围成一个结实的筐。
最后又编了一个盖子。
刘小秋削了一下午的柿子皮,手都要削麻了,但好在她用刀娴熟,没有割到手。
“哎呦,这削得我头晕眼花手又疼,以后柿饼做出来,我高低要多吃几个,尝尝这到底是个什么滋味。”说完,刘小秋感觉自己竟然有些泛口水,不动声色的咽了好几口唾沫。
刘小冬立马顺坡上:“大姐姐,以后这柿饼做出来了,别说吃了,挣得钱都得分你一半。”
她一说完,刘小夏立马就问了:“那你哥哥我呢?”
刘小冬小的谄媚:“剩下一半归大哥。”
刘小秋一听,忍不住笑起来:“我俩一人一半,你啥也没有,哈哈哈。”
刘小冬嘴比脑子快,现在才反应过来,立马说道:“我再接着做啊,那么多柿子呢,摘到后年都摘不完。”
削了皮的柿子被姐妹几个用麻绳系上挂满了小半面墙。
柿子确实摘不完,就算兄妹四个铆足了劲,也摘不完满山的野柿子。
虽然柿子摘不完,但家里的粮食却一眼看到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