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小冬去年投射到这里的时候,还是秋天,没参与过水稻种植。今年她问了祖父家里的水稻都是怎么种的,每年的收成如何。
越听越觉得心凉。
这种大面积密集撒种法,不说最终的收成如何,就是长成稻秧子以后的密集程度,都会影响产量。
而插秧法,可以合理安排每一株秧苗之间的距离,等到秧苗发育期间,再扩枝膨枝,就完全不用担心过度稠密的问题了。
这样,水稻种子可以减少一些,种出来的收成,说不定也能多一些。
这也是房家洼子第一次试验,至于收成,现在说为时过早,还得等到秋收的时候再看。
水稻育上了苗。
杜庭找到的夫子和宋若梅带来的一些种子也到了。
没想到,这夫子不是别人,正是去年认识的宋若梅的年轻堂叔,宋留竹。
刘小冬见是宋留竹的时候,觉得这人可能是开玩笑的,他一个大家族的读书人,不考科举走官路,来她们这一个鸟不拉屎的破村子当驻村夫子,说出去有些不敢信。
宋留竹笑的灿烂,问刘小冬:“你是觉得我在逗你?”
刘小冬无辜地眨巴眨巴眼睛,小小的人全身都在说:“是的。”
宋留竹转头哈哈一笑,说道:“实话说吧,这几年我都不打算科举,本来去年秋天乡试我是中了举人,今年该去京城参加会试的。但想必你也知道了吧,我宋家这两年无端被卷入纷争,我今年要是参加会试,侥幸得中,那殿试就不会放弃,万一再侥幸得中,可就要等着派官了,你说我宋家子弟都已经被打压过一次,我能选到什么好位置?”
“所以我干脆放弃,等这场风波过了再说,况且,这一路从朔阳往当河的路途中,我亦领略了各地不同的山水风土,自觉往日闷头读书的日子过得实在是有些狭隘了,正准备游历一番呢。”
“我听侄女婿说你们村已经盖了私塾,正在招夫子,我这举人,你看可够格啊?”
刘小冬疯狂点头:“够,够,够,可太够了,而且还大材小用了呢。”
宋留竹见这小丫头倒是实诚,笑笑:“唉,你可说错了,我才不是大材小用,我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。”
刘小冬虽然心里已经在担忧宋留竹在房家洼私塾待不久,但能一下子薅来一个举人老爷,对村私塾后续的招聘夫子那只有利没有弊啊。
要是再能发掘出几个读书苗子,这个宋留竹就是他们的蒙师,往后若平步青云,这个蒙师脸上也有无上荣光的呀。
最主要的是,宋留竹愿意教女孩子一起开蒙,还愿意教授术数。
这可正是解了刘小冬的燃眉之急,她就怕招来夫子不愿意教女孩子和术数呢。
而且不光教女孩子和术数,后期搞不好还得开设全村的扫盲班,以后她要在村里办作坊,可不得就地挖掘人才?这些人才需要识字,会算账,看得懂契书。
村私塾就是为培养这些人才建设的呀。
房家洼村私塾以每月五两银子聘宋留竹为驻村夫子。包吃住!
约定好后日宋留竹便去房家洼当驻村夫子,刘小冬一行人便拜别他们,去县城买买买。
夫子有了,那读书需要的书本,笔墨纸砚一类肯定要备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