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冬云目前只对吃感兴趣,点心一应全部归到她,当然,刘小冬少不了分成。
还有柿饼,这是与义母宋若梅的合作,只要宋家铺子在梁阳府一日,这房家洼柿饼就与她合作一日,来日若是杜庭得以高升,宋家离开梁阳府,房家洼人自会在这之前开起专属于自己的铺子。
还有正在试验的乌桕子蜡烛,这算是送给杜庭地一个升官器,只要他按照宋留竹信中所说的,能整合全当河县的所有乌桕子,做成当河县特产造福本地,那这个蜡烛产业就会惠及当地所有百姓。
到时候,当河县的码头或许会建设到房家洼。
这些也才是当下的产业,后续的一些作坊和产业都还没有跟上,只需要再给她刘小冬一些时间,房家洼的产业链条便会越来越长。
刘小冬是越畅想越激动,连带着这几天写的字都好看了不少,得了不少夸。
在中秋节后,也就是发现乌桕树那日之后,刘小冬带着杜冬云和刘枕月收集了不少辣蓼花种子。
这辣蓼在房家洼就是个杂草,在大夫眼里是药草,在她刘小冬眼里是能做酒曲的绝世仙草。
从秦悦棉的干果铺子里买了不少的糯米,回来后用作坊里的石磨磨成粉,按比例加上捣碎辣蓼花和水搅拌,直接搓成六成湿四成干的团子,然后像捂毛豆腐一样把这些糯米粉团子捂到长白毛,就算制作成功。
不过刘小冬有些不知道比例,所以制作了三个不同比例的酒曲。
然后很不幸地,有两个比例的酒曲团子长出了黑色的霉菌团子,只成功了一个。
好在提前有心理准备,这次的半失败在意料之中。
将成功的那一份酒曲拿出来晾晒到完全干透,就可以再来试试能不能做酒糟了。
做酒曲其实是因为刘小冬想吃发面馒头和包子,并拿来做发面类烘烤点心。
来到这里吃的面食除了面条就是各种死面摊饼,这种饼虽然经饿又能磨牙,但刘小冬还是怀念以前吃到的暄软包子。
再加上几次做蛋黄酥和其他点心,她就越来越怀念。
这里没有人会发面,也没有发酵粉,刘小冬只得自己想办法做老酵头了。
而老酵头需要用到酒糟,那就要想做酒糟,酒糟需要用酒曲,这东西可稀缺的不得了,你买都买不到。到最后,刘小东不得不想着自己做酒曲。
这算是为了一个包子,直接从种地开始准备了。
好在传统植物酒曲制作对她来说比较容易,除了需要等原料之外没有任何投入。
赵来英和王冬麦拿着酒曲,按刘小冬说的方法做成功了两份酒糟,然后全家小孩就沉浸在了吃甜酒糟的乐趣之中。
刘小冬当然不会放弃这份乐趣,只不过眼下最主要的还是做出酵头来,不得不尝了几口后,就赶着来做老面酵。
现在已经九月下旬了,气温已经下降不少,对于做老面酵是个考验,因为需要的时间长,刘小冬害怕出问题。
虽然酒曲做失败了一大半,但成功的这十几个酒曲,也够刘小冬做除了老面酵之外的东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