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6章 一见如故,言语投机聊不完(2 / 2)

遇到大王员外,也不怯场,毕竟自己可是跟县令大人一家,还有宋举人天天“打交道”的。

而大王员外本来就有意想拉近与他和房家洼的关系,所以二人聊起天说起话来,那叫一个投机。

甚至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。

十九圩子镇,刘树年前只来过一次,是村里结队来收购乌桕子的时候来的。

但那会,大家去的都是镇下的各村子,对镇上的情况是一点也不了解。

今天带孙家两个孙子去镇上赎人,他才是第一次踏进十九圩子镇上,不过又因为有事,也没好好感受镇上的氛围。

不过按照镇上人流喜欢看热闹的程度来看,十九圩子镇的人大概要比过水镇人喜欢外出。

刘小冬有句话说的好:只有人流动起来了,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。

刘树先前不理解这话的意思,后经女儿解释,才明白人流的含义。

所以他只要有机会出门,都会观察各地方的人流。

就拿当河县举例,以前收入城费的时候,他们这样的村民几乎是一年不进一次城,后来杜县令取消入城费后,附近的村民是有机会就去城里溜达,连带着买卖些东西,或者趁着农闲做些临时工,这一来二去,家里有了收入,产品有了交流,银钱得以流转,村民便能挣个三瓜两枣的。

自此,刘树便更加喜爱观察了,也渐渐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。

与大王员外交流,二人说的最多的就是各家的孩子,尤其是大王员外知道刘礼夏早年失去父母,是由祖父母和这个二叔二婶一手带大的,就更加佩服面前的刘树了。

虽说侄儿是半个儿子,可对待侄儿如亲子又能把他教好的,对普通的贫困农户来说,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。

尤其是房家洼那种种地环境差,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瘠之地,抚养出来一个孩子是多么地艰难。

也因此,大王员外就更加好奇,房家洼村子村,是如何一夜之间全村建房,又眨眼之间,作坊私塾全起来,整个村子大变样的。

刘树自然是按自己的视角来诉说的,但更多的是在夸赞村里的人团结一致,和县令大人的英明神武。

如今,房家洼漤柿子和柿饼,都是当地的大特色,而县令大人留在房家洼私塾上的墨宝,是他对这个村子看中的证据。

传言很多,但传来传去,大家最信的还是县令大人要利用房家洼西边的芦苇荡。

要利用大当河,要打通当河上下游的航道。

航道一通,府城之间的水路就畅通,天南海北的货物就能四通八达。

而房家洼,是打通大当河上游的一处重要枢纽。

毕竟大当河在房家洼西边拐了一个大弯,弯出一片千里芦苇荡。

这片占地极其广大的芦苇荡要是能开荒出来,那不光是房家洼,影响力会辐射以房家洼为原点的周围十几个镇子。

而距离房家洼最近的,又是当和县辖下的十九圩子镇,可想而知,到时候会多么地近水楼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