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逆风翱翔,笨鸟先飞,父爱托起的升学奇迹(1 / 2)

暮春的风,携着丝丝缕缕的槐花香,悠悠然穿过教室那扇半掩的窗棂。日光透过斑驳的树叶,在课桌上洒下一片片光影。李贺坐在靠窗的位置,眼睛直直地盯着黑板上方,那“距中招考试仅剩38天”的红色大字,在他眼中似有千斤重。他的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圆珠笔,笔身上父亲亲手刻下的“天道酬勤”四个字,早已被磨得微微发亮,仿佛在无声诉说着父子俩共同的期许。

教室里,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,可李贺却仿若置身事外。随着最后一节晚自习的铃声骤然响起,那尖锐的声响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,惊得窗外树枝上的鸟儿扑棱了几下翅膀。同学们纷纷起身,收拾书包,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,拉杆书包轮子在地面滚动的声音交织成一片。

“李贺,走呗,一起去宿舍!”同桌李明拍了拍李贺的肩膀。

李贺抬起头,笑了笑,说道:“你们先去吧,我还得去周老师那儿。”说罢,他不慌不忙,动作轻柔地将那本被翻得边角卷起的《五年中考三年模拟》塞进书包夹层,这本习题集,是他每晚挑灯夜战的“亲密战友”。

初三教研组所在的办公室,亮着的灯光格外刺眼。其他同学三两成群,朝着宿舍的方向走去,身影在昏黄的路灯下拉得老长。李贺则熟门熟路地拐进了三楼拐角的那间小办公室。教化学的周老师早已等候在那里,实验台被改造成了临时讲桌,烧杯里泡着半截沾满粉尘的粉笔,量筒里插着几支红蓝铅笔,像整装待发的士兵。

“来,李贺,今天主攻置换反应。”周老师推了推滑到鼻尖的老花镜,那镜片后的目光,满是期许与鼓励,“这部分知识点可是考试的重点,咱们得好好吃透。”他拿起玻璃棒,在元素周期表上轻轻划过,发出清脆的声响,似在开启一扇知识的大门。父亲特意从省城捎来的核桃,在窗台上堆成了一座小山,淡淡的油脂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,为这略显沉闷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温馨。

深夜的补习,总是在十点准时结束。李贺背着书包,脚步轻快地穿过操场。月光如水,洒在操场上,宛如铺上了一层银霜。他总能在操场边那排槐树的阴影里,一眼就认出父亲那佝偻的身影。父亲站在那里,身形单薄,像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老树。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,稳稳地挂在他的手臂上,里面装着的,是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。

“爸,您咋又来这么早。”李贺快步走到父亲身边。

父亲笑着,把帆布包递给李贺,说道:“爸怕晚了,耽误你时间。今天学得咋样?”

“挺好的,周老师讲得可清楚了。”李贺一边说着,一边打开保温杯,喝了口冬凌草茶。

父子俩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,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。父亲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,他又开始讲起当年赤脚翻山求学的故事。

“儿啊,当年爸就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,赤脚翻山去镇上考试。那山路,又窄又陡,每次走都得小心翼翼,生怕一脚踩空摔下山崖。”父亲抬起手臂,手指向远处那连绵起伏的山峦,“可即便再难,爸也没放弃,就想着能走出大山,改变命运。”

“爸,我懂,我也会努力的。”李贺坚定地回应。

凌晨五点,闹钟尖锐的铃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。李贺从睡梦中惊醒,动作迅速地关掉闹钟,生怕吵醒了还在熟睡的家人。此时,整个山村还笼罩在晨雾织就的蓝灰色襁褓中,静谧而安详。李贺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,蹲在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下,借着熹微的晨光,开始背诵元素周期表。露水打湿了地面,也浸湿了他的笔记本,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推导公式,父亲用红笔圈出的重点,在微光下格外醒目,像是黑暗中的点点星火。

有时候,背着背着,困意如潮水般袭来,李贺只觉脑袋昏昏沉沉。他便起身,走到井边,舀起一瓢井水,狠狠地浇在脸上。那沁骨的凉意瞬间传遍全身,激得他打了个寒颤,困意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。他抬起头,望着东方渐渐泛起的鱼肚白,深吸一口气,又重新埋头扎进题海,那专注的神情,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眼前的书本。

距离考试还有十天的时候,父亲像往常一样外出劳作。傍晚时分,他却神色匆匆地回到家,怀里还抱着一个纸箱,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。

“李贺,你快瞅瞅!”父亲一进家门,就激动地喊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