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新疆烤全羊的制作方法与用料:
用料
1.主料:阿勒泰羯羊一只,以胴体重量达10-15千克为宜。
2.调料:鸡蛋6个、姜黄粉25克、精白面粉、食盐各500克、淀粉300克、辣椒粉和孜然粉(新疆产的)各200克、清水1.5千克、料水10千克。
3.料水配方:将土芹、胡萝卜、青椒、香菜、皮牙子(新疆人对圆葱的叫法,这种圆葱不辣,带有甜味)各200克,切碎入桶内加水、孜然粒,中火煮1小时过滤即可。
制作方法
1.选料处理:经兽医检验无疫病情的阿勒泰羯羊,宰杀放血,剥皮,去蹄和内脏。除内脏时,腹部宜开口小一些,小心掏尽内脏,用自来水清洗多遍,洗净血污及内脏肠道等污物并沥干羊体多余水分。
2.腌制浸泡:用尖刀将后腿肉顺大骨切开,将肉用刀划条,以便入味成熟,放入料水中浸泡2小时备用。将鸡蛋、姜黄粉、面粉、淀粉、食盐、辣椒粉、孜然粉入盆内调匀,静放30分钟后加入200克80°c左右的料水搅匀成糊。
3.穿棍定型:取出浸泡的羊,用一根直径4厘米、长约1.5米(根据馕坑的高低决定长短)的铁棒,从羊头至尾由胸腔穿过,经胸膛、骨盆,从其肛门露出,使铁棒一端的铁钩刚好卡在颈部胸腔进口处,倒立20分钟,吹干表面水分。
4.烤制准备:搭好馕坑(内膛深1-2米的圆锥形土坑,内可烧明火,主要用来烤制一种一边凹的圆葱芝麻面饼,称为馕,做日常主食),上面安装抽烟机以便排烟,用果木炭或无烟煤烧炙热(内温度约300°c左右)备用。
5.挂糊烘烤:将控干水分的羊迅速挂匀糊,头部朝下一个个放入馕坑,每只烤约2分钟,至表面的糊定型定色取出,排净烟,用一块铁板盖住馕坑,避免木炭产生明火,揭开铁板,将羊二次放入馕坑中,铁棒要紧靠馕坑边的铁钩,再将盐水撒入馕坑,并迅速盖上铁板盖子,并用湿棉布密封坑盖,焖烤1.5小时左右,这时馕坑的温度会下降到100°c之内,揭开坑盖观察,当肉呈白色、外表红亮时,即已烤熟。
6.装饰上桌:羊烤成后即整羊放置在专用餐车上,餐车上备有小刀,服务人员推车围绕餐桌转动,恭请餐桌上最重要的宾客先启刀食用。客人象征性地启刀后可由专业厨师将羊肉切成片,拌盐、孜然粉、辣椒粉食用。
技术关键
1.选羊不能太大,要选用羯羊,因为这种羊没有别的羊膻味浓。
2.除去羊内脏时,腹部开一小口,小心掏尽内脏,保持羊体完整。
3.调制糊时辣椒粉、孜然粉不能太多,多了成品会发黑。调制的糊以提起成流水线即可,太稀或太稠会直接影响成品的色泽和口感。
4.往馕坑内撒入盐水的作用是水分受热可转变成水蒸汽,增加馕坑的湿度,加速全羊的熟化。
5.内地一般酒店也可用大型烤箱代替馕坑。近年来,一些酒店、肉制品生产企业对烤全羊的传统工艺进行改进,采用电热远红外热源或明烤炉、暗烤炉烧烤,烧烤时让全羊能定时自动转动,使其受热均匀,成品肉的光泽、着色度更好。
《书源与新疆烤全羊的传奇之旅》
在新疆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上,有一个名叫书源的年轻人。他生长在一个充满传统与热情的维吾尔族家庭,自幼便对家乡的美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。而在众多的新疆美食中,烤全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深深吸引着书源的心。
书源的童年是在天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度过的。村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草原,成群的羊儿像云朵一样在草地上飘动。他家的院子里,常常弥漫着各种香料混合着羊肉的香气。他的爷爷是村里最有名的长者之一,也是烤制烤全羊的高手。
小时候,书源总是跟在爷爷的身后,眼睛紧紧盯着爷爷准备烤全羊的每一个步骤。爷爷会挑选一只肥美的羊,这羊必须是在草原上吃着最鲜嫩的草长大的。挑选的过程十分讲究,爷爷会轻轻抚摸羊的脊背,感受羊的肥瘦,检查羊的毛发是否光亮。他告诉书源:“一只好的羊,是烤出美味全羊的基础。”
选好羊之后,便是复杂的宰杀和处理过程。爷爷的手法娴熟而迅速,这让书源既敬畏又好奇。羊被处理干净后,爷爷就开始调配独特的香料。他从一个古老的木盒里取出各种香料,有孜然、胡椒、茴香、香叶等等。爷爷把这些香料按照自己多年的经验比例混合在一起,再加入一些盐、蒜泥和当地特有的一种草药汁。
“这些香料就像是魔法粉末,它们会让羊肉变得无比美味。”爷爷一边调配香料,一边笑着对书源说。
接着,爷爷用一把刷子,将香料均匀地涂抹在羊的全身,包括羊的肚子里面。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,仿佛在给羊穿上一件美味的香料外衣。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,书源在一旁看得入神,他心里暗暗发誓,有一天自己也要像爷爷一样熟练地烤制出美味的烤全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