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龙元年(公元 705 年),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在洛阳城悄然酝酿并迅速爆发,史称“神龙政变”,这场政变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,瞬间打破了武周政权的固有格局,将大唐的历史进程再度扭转,使得皇位重回李唐子孙手中,唐中宗李显得以复位,其背后蕴含着复杂交织的政治矛盾、人心向背以及历史必然,成为唐朝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且扣人心弦的篇章。
武则天称帝后期,武周政权看似稳固,实则暗流涌动。朝堂之上,武则天重用酷吏来俊臣、周兴等人,大兴告密之风,数年之间朝堂血雨腥风,大批李唐宗室及旧臣被屠戮殆尽,朝堂噤若寒蝉,政治生态严重扭曲。虽然后期武则天平反诸多冤狱,可前期高压留下的创伤深植朝堂人心,君臣间信任荡然无存。且武则天暮年宠信张易之、张昌宗兄弟,二人凭美色谄媚上位,不仅干预朝政,卖官鬻爵,还妄图染指储君废立大事,与武氏家族、李唐旧臣矛盾激化,成为各方势力共同仇视的焦点,犹如一颗随时引爆朝堂矛盾的火药桶。
民间层面,武周政权以女主临朝,冲击传统儒家伦理纲常,虽武则天治国理政多有建树,可在民间基层,士绅百姓对李唐皇室仍心怀眷恋,恢复李唐正朔呼声此起彼伏。尤其关中、山东等地,世家大族及普通农户皆视武周为僭越,谶纬流言频传,皆暗示李唐当复兴,民心所向逐渐汇聚成一股无形却强大的力量,为政变提供了潜在民意基础。
神龙元年正月,武则天因病卧床不起,朝政尽委于张氏兄弟,局势危如累卵。以宰相张柬之、崔玄暐为首,联合禁军将领桓彦范、敬晖、袁恕己等,果断发动政变。张柬之久历宦海,心怀恢复李唐之志,暗中串联各方势力,将忠于李唐的羽林军将士安插关键岗位;崔玄暐在吏部任职时便抵制张氏兄弟专权,为人刚正不阿,负责联络朝中正直大臣;桓彦范、敬晖手握禁军兵权,掌控宫廷军事要害;袁恕己则统筹协调各方行动细节,五人核心团队精心布局,志在必得。
二十二日凌晨,政变军兵分几路进发。桓彦范、敬晖率羽林军精锐直扑玄武门,迅速诛杀守门卫士,控制宫廷要道,防止宫禁内外消息传递与援军进入;张柬之、崔玄暐亲率大队人马簇拥着李显,自东宫浩浩荡荡向武则天寝宫长生殿挺进,一路上披荆斩棘,遇反抗者格杀勿论。李显初始尚心怀忐忑,几欲退缩,在众人苦劝下方才坚定前行。袁恕己则率部控制政府机构,封锁洛阳城各交通枢纽,防止武氏势力反扑引发全城动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