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德二年正月,应天城在料峭寒风中缓缓褪去寒冬的肃穆,暖阳倾洒而下,轻柔的风如灵动的画笔,唤醒了城中每一处蛰伏的生机。御花园里,玉兰花像是一夜之间收到春神密令,肆意绽放。满树的花朵层层叠叠,洁白胜雪,微风拂过,乳白花瓣簌簌飘落,恰似天女散花,悠悠落在奉天殿朱漆虽斑驳却威严依旧的廊柱上。檐角悬挂的鎏金风铃,被风温柔推动,轻轻晃动,与飘落的花瓣偶然触碰,发出一连串清脆细碎的声响,交织成一曲活泼灵动的春之乐章,给这古老的宫殿添了几分柔和与生气。
奉天殿内,森严庄重的氛围与殿外盎然的春意截然不同。朱雄英端坐在御案之后,身姿笔直,尽显帝王的沉稳与威严。他身着的明黄龙袍,绣工精巧绝伦,每一处针脚都倾注着皇家的尊贵与华丽。金线勾勒的巨龙盘旋而上,龙须、龙鳞根根分明,栩栩如生,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壁腾空,翱翔九天。起身时,明黄缎面的袖口不经意扫过案头堆积如山的边报,发出细微的沙沙声。他目光锐利如鹰,在边报上快速巡视,最终落在燕王朱棣玄色衣摆的暗纹上。那暗纹绣着一只飞虎,张牙舞爪,气势汹汹,仿佛随时准备扑向猎物,与朱棣腰间佩戴的太祖亲赐的「护国门」玉珏相互映衬,在殿内略显昏暗的光线下,散发出冷峻而夺目的光芒。
“河套的鞑靼部又在黄河冰面牧马了。”朱雄英低沉而有力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,声线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。他指尖轻点舆图上的开平卫,那里是大明北疆的重要防线,此刻却因鞑靼部的频繁侵扰,成为了整个朝堂关注的焦点。殿中弥漫着馥郁醇厚的檀香,那浓郁的香气与窗外飘入的玉兰淡雅芬芳悄然交融,丝丝缕缕萦绕在众人之间,给紧张的气氛添了几分舒缓。“四叔可愿替朕去看看?”朱雄英看向朱棣,眼中既有对四叔军事才能的信任,也有对北疆局势的深切忧虑。
朱棣听闻,上前半步,身上的甲叶相互碰撞,发出清脆声响,那声音仿佛裹挟着北疆凛冽的寒风,带着常年征战的铁血气息。他抱拳行礼,身姿笔挺如松,气势不凡:“臣请扩北平三护卫至十万,兼理宣府军屯。”朱棣的声音洪亮且豪迈,带着久经沙场的大将风范。他展开手中图卷,墨线勾勒的屯田区划整齐有序,犹如精心布局的棋局,每一处规划都饱含着他对北疆军事与民生的深思熟虑。“每卫抽三成军士垦荒,所产粮草半充军饷半入官仓,如此三年,可省江南漕粮十万石。”朱棣详细阐述着自己的计划,眼中闪烁着自信与坚毅的光芒。话落时,他有意无意地瞥向阶下的湘王朱柏,似在期待着这位满腹经纶的皇叔,能为朝堂带来不一样的治国良策。
朱柏心领神会,他一袭青衫,气质儒雅,周身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,仿佛与这庄严肃穆的朝堂格格不入,却又莫名和谐相融。他趋前一步,呈上一摞装订齐整的竹简,竹简上还带着淡淡的墨香,那是知识与智慧的味道。“臣在湖广试办‘惠民学宫’,凡八岁以上孩童,不论农工商贾,皆可入塾习字。另辑《农桑新经》,详录江南育秧法与江北旱作术。”朱柏的声音温润如玉,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,透着对民生的关怀。他说话时,内衬的月白中衣袖口轻轻翻出一角,绣着的“忠”字纹在微弱的光线下若隐若现,与盛镛铠甲上的“太祖亲军”徽记如出一辙。这“忠”字纹,是当年朱标特意为幼弟准备的“护身符”,一针一线都饱含着兄长对弟弟的关爱与期许,如今,它成为了宗室同心、共辅新君的有力见证。
殿中重臣们皆屏息静听,目光在朱雄英、朱棣和朱柏之间来回流转。自去年朱雄英登基禅位以来,燕王掌北境军屯、湘王理湖广农政,他们非但未遭猜忌,反而得到“宗藩协理”之权,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。这在洪武朝是难以想象的局面,那时藩王权力受限,与皇权之间的关系微妙而紧张,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朝堂动荡。如今,新君朱雄英展现出非凡的胸襟与卓越的智慧,打破了旧有的格局,让宗室与朝廷携手共进,为大明的繁荣稳定开辟新的道路。
徐允恭站在文官之首,精神矍铄,岁月的沉淀让他的眼神中透着睿智与从容。他抚须而笑,手中笏板轻叩地面,发出清脆的声响:“燕王屯田可固九边,湘王学宫能启民智,陛下善用宗亲,实乃太祖‘家天下’的真意。”徐允恭的话语中,既有对朱雄英决策的由衷称赞,也有对太祖治国理念的深刻理解。他在朝堂多年,历经风雨,又有其父徐达的真传,深知宗室力量若能得到妥善运用,将成为国家稳定繁荣的坚实支柱,就像坚固的基石,支撑着大明这座巍峨大厦。
朱雄英微微颔首,对徐允恭的话表示认可,他的眼神中透着谦逊与自信。他展开面前的黄绫御批,笔墨未干,墨香在殿中缓缓氤氲开来,那股墨香仿佛带着革新的力量,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变革即将来临。“着户部推行《均田疏》,限半年内清丈全国田亩。凡占田过千亩者,多余田亩分作两途:膏腴者充公设惠民仓,贫瘠者许百姓承佃,税赋较洪武朝减三成。”朱雄英一字一句,清晰地念出御批内容,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,在众人心中激起层层涟漪。这《均田疏》,直击豪强占田的弊端,旨在重新分配土地资源,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,是朱雄英新政中的关键一环,也是他为大明百姓谋福祉、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基础的重要举措。
念完御批,朱雄英抬眼望向殿角的盛镛、盛铭,二人身着鲜明铠甲,身姿挺拔如苍松,甲胄上的“忠”字纹在晨光的映照下灼灼如炬,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他们对皇室矢志不渝的忠诚。“二位爱卿亲率亲军卫巡省,敢有鱼肉百姓者,立斩勿论。”朱雄英的目光坚定如磐,语气决绝,他深知新政的推行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,而盛镛、盛铭所率领的亲军卫,将是确保新政顺利实施的重要力量,是他在这场改革浪潮中的坚固盾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