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0章 凯旋而归(2 / 2)

接下来是蓝玉,当听到自己的爵位从凉国公改为梁国公时,这位老将突然起身,推开酒坛,跪倒在丹陛之下:\"陛下如此厚待,末将定当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\"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大殿,殿外的侍卫们都不禁挺直了腰杆。朱雄英笑着摆摆手:\"梁国公不必多礼,今后还要靠你镇守北疆呢。\"蓝玉重重叩首,额角在青砖上磕出一道红印。

赏赐完毕,殿内的气氛更加热烈。不知是谁提议让朱高煦讲讲奇袭敌营的故事,这位年轻的将领立刻来了兴致,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上的刀疤,眉飞色舞地讲起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:\"当时我们借着夜色摸到敌营,我亲自砍翻了三个哨兵,刚进营门就看到瓦剌可汗的大帐...那家伙穿着貂皮大衣,正搂着个美人喝酒呢,见我们冲进去,吓得尿了裤子...\"他的描述绘声绘色,逗得满座大臣前仰后合,连一向严肃的徐允恭都忍不住笑出了声。

夜深了,宴会上的大臣们渐渐有了醉意,殿内的乐声也变得舒缓起来。朱雄英悄悄起身,穿过侧门来到宫墙上。此时月亮已经升起,清冷的月光洒在应天城的屋顶上,远处的秦淮河波光粼粼,隐约传来画舫上的歌声。他解开黄金甲,任由夜风拂过内衬的中衣,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。回想起出征这四个月的种种,从奉天殿内的拍案而起,到克鲁伦河畔的血雨腥风,再到今日的凯旋而归,仿佛一场漫长的梦。

\"陛下,夜深了,小心着凉。\"一个轻柔的声音传来,朱雄英回头,见是随身太监云奇捧着披风站在身后。他接过披风披上,目光落在远处的午门上,那里还挂着出征前祭天的黄旗,如今已有些褪色。\"你说,百姓们是真的高兴吗?\"他忽然问道。云奇一愣,慌忙答道:\"自然是高兴的,陛下平定了边疆,百姓们以后都能睡安稳觉了。\"朱雄英点点头,又望向远方,那里的灯火星星点点,像撒在黑幕上的碎金。

\"其实朕知道,亲征这事,好多人都觉得朕是在冒险。\"他自言自语道,\"但朕看着那封讨明檄文,看着上面写着'朝廷昏聩无能',朕就咽不下这口气。咱们大明,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欺负的。\"他的声音渐渐低沉,手指轻轻摩挲着披风上的龙纹,\"不过现在好了,瓦剌可汗死了,草原各部降了,胡党的余孽也清了。但朕知道,这只是开始。你看这应天城,表面上歌舞升平,可谁知道暗地里还有多少暗流?江南的陆家,朝堂上的保守派,还有那些偷税漏税的官员...朕的担子,还重着呢。\"

小太监听得似懂非懂,只能默默站在一旁。朱雄英忽然笑了笑,拍了拍他的肩膀:\"罢了,这些事明日再想。今日是凯旋的日子,该高兴。\"他转身望向奉天殿,那里依旧灯火通明,传来阵阵欢声笑语。想起宴会上朱棣含泪的双眼,蓝玉激动的叩首,朱高煦绘声绘色的讲述,还有徐允恭鬓角的白发,他忽然觉得心中充满了力量。

\"走,咱们回去。\"他整了整披风,大步向殿内走去,靴底踏在青砖上发出清脆的声响。月光为他的身影镀上一层银边,远远望去,宛如一幅正在展开的帝王凯旋图。而在这幅图的背后,是一个年轻的皇帝对江山的承诺,对百姓的责任,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期许。

这一夜,应天城的灯火直到天明未灭。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奉天殿的屋脊时,朱雄英已经坐在龙椅上,开始批阅新的奏折。窗外,早朝的钟声悠扬响起,惊起一群白鸽掠过紫禁城的上空,向着辽阔的草原方向飞去。那里,新设立的卫所正在寒风中矗立,如大明王朝伸向漠北的钢铁臂膀,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和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