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写得好,谢知县会留言提醒,下次看哪些书籍。
如果写得不好,会在策论上点出来,并让沈淮重写,要是再写不好,他会留下两个大大的‘愚钝’。
这种指导方式,让沈淮有种云学习的感觉。
有时候,谢护卫得空,也会跟沈淮切磋两下。
沈淮接不住的招,他也会提点两句。
总之,这个田假,沈淮收获不错。
期间,他还跟苏郁白去山里打猎,也会参加一些诗社的品诗会。
遇到下雨天,则是去墨香阁看书。
二十天的田假,就这样匆匆过去。
县学举行入学仪式后,宣布升班名单。
林致远、秦靖西、梁岸、赵云堂、陶行简等七人,升入甲班,之前在丙班的,自从升进乙班。
原来的甲班,走了五个,现在又加入七人,目前一共十五人。
乙班人最多,有二十三人。
还有一个班,是童生班。
这个学期,他们开始冲刺院试。
沈淮这一批,满打满算,还有一年就能结束课程。
所以县学调整了学习内容。
上课时间不变,但每个月的月底都会来一次月考,从不同方位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,哪个环节薄弱,就加强哪方面。
持续两三个月后,甲班的人都适应了这种学习状态。
休沐时,他们还觉得时间过得慢。
可见是被虐习惯了。
进入十一月后,天气断崖式降温。
这时的谢知县,才有时间指点沈淮。
乡试重在策论,所以他经常找来京城的真题给沈淮做,涉及到时政策略问题,沈淮答不好,他也没说什么。
而是先给沈淮讲清楚这个政策,然后继续让沈淮重写。
如果沈淮还写不好,他就让谢甲跟沈淮切磋。
有一次,沈淮写的不够好,被迫跟谢护卫切磋了将近两个时辰,两只胳膊都快废了。
谢知县还美曰其名:磨炼意志。
沈淮跟谢护卫吐槽,谢护卫却说,“爱之深责之切,沈公子不觉得,大人对你寄予厚望吗?”
许是谢护卫的话,触动了沈淮的神经。
他萌生了拜师的念头。
不是学堂缴束修那种授业老师,而是那种可以给你指引人生方向、教你人情世故的老师。
天地君亲师的师。
有了这个想法,沈淮开始找机会。
只是还没等他找到机会,谢知县就先开口了,“沈淮,你可愿意拜我为师?”
沈淮听到这句话的时候,激动的筷子差点拿不稳。
不过,他很快就克制住了情绪。
保持理智的说,“拜师之前,学生能先问几个问题吗?”
谢知县见沈淮还端的住,满意道,“哪几个问题。”
“第一个问题,您对弟子有什么要求?”
“第二个问题,成为您的弟子,需要做什么?”
“第三个问题,是否会包办弟子的婚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