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也是他为什么要重视交通道路建设的原因,只要交通的问题解决了,那么所有的环节都能够贯通。
临江城的情况完全是按照冷锋的规划在发展,现在临江城的城主依然还是冷锋,只不过他已经不再过问具体事务。
冷家所有的产业都是由冷大财主在打理,冷锋现在也不再去过问了,反正这些产业已经足够这几年的发展了。
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,那些科技含量更高的东西,就是冷锋提出这个想法,短时间之内也无法实现。
洪山庄的家业部门,还是留在洪山之中。
毕竟农业本来就是洪山庄之中就存在的,而且洪山庄的村民,基本上也都是农民。
由于冷锋对于农业所掌握的知识也不多,他只是知道一些关于杂交水稻的知识,而且所了解还只是一星半点。在农业方面,他只能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。
好在由于冷大财主的关系,他以前做生意的时候,和天南海北的人物都打过交道,甚至还有一些外国商人。
冷锋之前交待的那些新奇的物种,在这三年之内,基本上都已经找到了。
杂交水稻经过几轮的选种培育之后,条件好的土地,已经可以达到亩产千斤的标准了。
由于冷锋所掌握的地方,都是在南方地区。这里的水田环境非常好,再加上冷锋所推广的排水灌溉系统,基本上可以保证水稻的种植条件。
这样一来,稻米的亩产量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之前的两到三倍。再加上鼓励生产,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工具,大部分地方都可以满足粮食自给自足。
特别是以临江城周围的一些地区来看,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富余粮食。
冷锋没有对种地的农民增加两赋税,但是这些农民手中有了余粮之后,就会拿出来出售换取其他的生活物资。
虽然对于农业没有增加赋税,甚至是还予以减免和补助,但是对于粮食交易的管制是很严格的。所有的粮食买卖,都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。
而且政府也有专门粮食收售部门,市场上的粮食交易,基本上都是和公有部门进行的。
主要就是现在的市场还比较混乱,如果不加以规范的话,很容易就会出现一些问题。
所以冷锋的手中不是缺少粮食的,在这个时代,只要手中有粮,那么就不用担心人心不稳。
这一切都归功于洪山庄的农业部门,除了水稻之外,像红薯和土豆这两种产量高、繁殖快的作物,也得到了全面的推广。
就是北方地区,也得到了这两种作物,经过一两季的种植之后,已经大大缓解了粮食饥荒的问题。
至于其他的蔬果作物品种,也从临江城开始向其他地方传播开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