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这条道路的修建进度来看,水路的速度应该是最快的,只需要找好沿途的几个重要港口码头就可以。
至于陆路交通,这才是最重要的,毕竟水路的局限性很大,也无法普及到方方面面。
虽然洪山庄早就完成了用钢筋水泥修路技术,但是以目前的产量来看,根本不足以支持修建这么大规模的道路。
所以在很多地方,还是以石子路为主。只有城市中的道路,以及连通两座城池的主要道路,可以用钢筋水泥来修。
根据规划出来的道路,目前仅仅是完成了前期的路线整理,基本上完成了路基的放样。
这个时代的路基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,基本上都是按照原来的官道来规划的。
由于是官道的原因,道路的平整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,只是再原有的基础上加宽加固一些就要可以了。
接下来就是进一步的夯实路基,然后铺上底层石块,再加上一层细石子就是简易的石子路了。这种路虽然在冷锋的那个时代基本上都被淘汰了,但是在这时代却是一种十分先进的路。
因为这样一来,下雨天也就不怎么担心因为道路太过泥泞而无法赶路了。
不过这种路对于骑兵来说很不友好,马蹄踩在这种石子路上是很容易出现损伤的。不过冷锋可不会担心这一点,在他的军队之中,骑兵所占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冷锋回到洪山庄之中准备待上一段时间再外出,他这一次离开洪山庄的时候最长,上次回来的时候还是在年前。
现在的临江城已经发展成了冷锋的后方大本营,驻守在这里的军队一直都保持在五万人马左右。
这支军队是由一半老兵和一半新兵组成了,由袁家老爷子亲自担任统帅,既负责一切军事要务,又在后方训练新兵。
临江城以商业发展为主,各种作坊和加工厂林立,很多都是冷锋在担任县令那段时间扶持起来的。
洪山庄之中的冷家产业,大部分也都搬到了临江城之中,只有少部分拥有核心技术的产业依然留在洪山庄。
整个临江城已经具有了现代城市的气息,城里的建筑分为新旧两个部分。原先的临江城旧址以县衙为中心,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风格,这里现在成了行政和生活中心。
另外一部分就是后来扩建的,基本上都是钢筋水泥建筑,而且是以多层建筑为主。
新城区主要是产业集中区,只要是上点规模的产业,都集在这里。
当然,重工业依然是在沿河边的那些大型厂区。
不过这里的冶炼作坊几乎已经停业了,毕竟这种生产方式对环境的污染很大。
前期将工厂设在这里,一来是必须要获得这些材料,放在这里生产能够起到更大的保密作用。二来是当时所需要的产量也不算太大,就是有污染也不严重。
但是现在无论是在哪一方面,需要的原料都比以前要多,如果将冶炼工业全部放在这里的话,那么要不了多久,临江城的绿水青山将不复存在。
以前冷锋是没有办法,但是现在他已经有那个条件,完全可以在矿山所以在地建立加工厂,只要把加工好的材料运到临江城就可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