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年十二月,李治进一步加强了对高丽的军事行动。他任命李积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(一作??江道大总管)兼安抚大使,司列少常伯郝处俊担任副手,庞同善、契苾何力等一众将领一并受李积调遣。李积深知此次战役责任重大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他迅速展开部署,亲自检查士兵的装备,安排粮草的运输,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。
李积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名将,他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经验使他成为唐朝平定高丽的关键人物。他深知高丽地形复杂,敌军顽强,因此在出征前,他多次召集将领们商讨战略,分析敌情。他强调,此次出征不仅是为了解决高丽的内乱,更是为了维护唐朝的边境安全和大国威严。唐军的将士们在他的鼓舞下,士气更加高涨,决心为大唐的荣耀而战。
乾封二年(667年)九月,李积身先士卒,亲率大军勇猛作战。他率先攻拔了号称为“高丽西边要害”的新城。新城地势险要,是高丽西部的重要防线,唐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。李积趁势挥军进击,如猛虎下山,连陷十六座城池,高丽军队节节败退。
泉男建见局势不妙,急忙派兵袭击尚在新城的庞同善、高侃。然而,高丽军队在途中遭遇了左武卫将军薛仁贵。薛仁贵勇猛无敌,率领唐军将士奋勇杀敌,将泉男建派来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。薛仁贵的英勇表现,让唐军士气大振,也让高丽军队心生畏惧。
高侃进军至金山时,遇到高丽军队的顽强抵抗,交战不利。高丽军队见状,趁胜发起猛烈进攻。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薛仁贵引兵迎击。他身先士卒,冲锋陷阵,大破高丽军,斩首五万余级,势如破竹地攻陷南苏(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)、木底(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)、苍岩(今吉林集安西境)三城,随后与泉男生胜利会师,极大地振奋了唐军士气。
总章元年(668年)二月,薛仁贵继续挥师南下,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唐军的强大战斗力,一举攻陷高句丽重镇扶余城(今吉林四平)。扶余川等四十余城见大势已去,纷纷陆续投降。泉男建仍不甘心失败,又派兵五万救援扶余城。然而,在薛贺水,他们与李积率领的唐军正面遭遇。
李积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名将,他迅速合军交战,巧妙地指挥唐军摆开阵势。经过一番激烈厮杀,唐军大败高丽军,斩获三万余人。李积乘胜追击,攻取大行城(今辽宁丹东西南娘娘城),与唐军各部成功会合。
李积率领唐军继续进击,进至鸭绿栅。在这里,唐军与高丽军队再次展开殊死搏斗。李积一声令下,唐军将士们如离弦之箭,奋力击破高丽军。随后,唐军乘胜追击,一口气追击二百里,攻陷辰夷城。高丽各城得知消息,惊骇不安,许多百姓见局势难以挽回,纷纷离城逃离。前来向唐朝投降的人络绎不绝,仿佛潮水一般。
契苾何力率领的军队率先抵达平壤城下,对平壤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威慑。紧接着,李积也领兵赶到,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。此时的平壤,犹如一座孤岛,被唐军重重包围。唐军的旗帜在城外飘扬,士兵们的呐喊声震天动地,高丽王高藏深知大势已去,无奈之下,派泉男产等人手持白幡,向唐军投降。李积以唐代的大度和礼仪,善待泉男产等人。
然而,泉男建却仍心存侥幸,闭门继续抵抗。但他的抵抗已如螳臂当车,毫无作用。不久后,高丽城中的一位僧人信诚,或许是看透了局势,或许是被唐军的强大气势所震慑,他主动开门接纳唐军。李积趁势发起猛烈进攻,一举攻陷平壤,擒获泉男建。
至此,历经多年征战的唐朝,终于将高丽彻底灭亡。这一胜利不仅维护了唐朝的边境安全,也彰显了大唐的强盛与威严。李积、薛仁贵等将领的英勇表现,成为了唐朝军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,他们的名字也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。
此战,唐朝可谓是战果辉煌。共获五部、一百七十六座城、六十九万七千户口。李治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地区,将其划分九个都督府、四十二州、一百县,设安东都护府统管高丽旧地,以巩固唐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。
李积凯旋而归后,李治为了彰显唐朝的威严与荣耀,让李积先将高藏和泉男建等人在昭陵(唐太宗陵寝)举行献俘仪式。献俘礼仪庄重而肃穆,李积率领众将士,将俘虏们押到昭陵前,一一献上。
献俘礼仪结束后,李积“具军容,奏凯歌”,整军入京。唐军将士们身着整齐的军装,迈着整齐的步伐,喊着响亮的口号,整军入京。在太庙再次举行献俘仪式,以此向祖先昭告唐朝的赫赫战功。
十二月,李治亲临含元殿,举行受俘仪式。宫殿内外,彩旗飘扬,礼乐齐鸣。同月,李治在南郊祭天,以宣告平定了高丽。这场盛大的祭祀活动,吸引了无数百姓前来观看。
在仪式上,李治让李积担任亚献,以表彰他在此次征战中的卓越功绩。李积身着华丽的朝服,神情庄重,在众人的瞩目下,完成亚献之礼,成为众人敬仰的英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