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王屋的那一年,中招考试的大幕如古老的卷轴缓缓落下,李贺所在的班级迎来了一个足以让整个校园都熠熠生辉的成绩——有同学考上了小中师。回溯那个年代,初中毕业便能叩开这类学校大门的机遇,宛如黯淡夜空中最璀璨的启明星,承载着无数寒门学子跃出农门的炽热梦想。那年考中专,竞争之激烈,恰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是以乡为单位进行预选,而后再依照成绩的高低,从芸芸众生中筛选出最终的幸运儿。在王屋这片质朴的土地上,预选脱颖而出者仅有两人,而最终被沁阳师范录取的,更是凤毛麟角,仅有一人。喜讯恰似春日里的第一缕暖阳,瞬间穿透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,整个学校都沸腾了,欢呼声、惊叹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乐章。同学们如欢快的雀鸟,围聚在一起,兴奋地讨论着,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,比夜空中的繁星还要耀眼,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羡慕。李贺也置身于这雀跃的人群之中,他微微踮起脚尖,像一只渴望飞翔的雏鸟,伸长脖子,脸上带着一丝向往,恰似在荒芜沙漠中看到了绿洲,心里默默编织着自己未来踏上求学之路的绮丽画卷。老师们则站在一旁,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,那笑容如同春日盛开的花朵,温暖而灿烂。有的老师轻轻点头,似在为学生们的努力与成就送上无声的赞许;有的老师互相交流着,眼神中满是对学生们的骄傲,那眼神仿佛在诉说着:“看,这就是我们辛勤培育的果实。”
暑假仿若指尖流沙,转瞬即逝,学生们怀揣着紧张与期待,踏入了初三的门槛,备考的紧张氛围如汹涌潮水,迅猛地蔓延开来。学校的老旧教学楼在晨曦的轻抚下,愈发显得沧桑古朴,墙壁上爬满的斑驳青苔,宛如岁月亲手镌刻的诗篇,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教室的窗户玻璃,有些已破碎不堪,像是被岁月之箭射穿的盾牌,只能用塑料薄膜勉强遮挡着,风一吹,便发出“哗哗”的声响,恰似一首低沉的悲歌。教室里,课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,桌面被学生们的书本和文具磨得光滑,仿佛在诉说着无数个日夜的陪伴。黑板擦得干干净净,反射着清晨的微光,宛如一面等待着英雄书写传奇的战旗,似乎在翘首期盼着老师们在上面挥洒知识的光芒。李贺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走进教室,那书包宛如一位忠诚的老友,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求学的日子,书包带因为长期使用,边缘已经有些磨损,恰似岁月留下的吻痕。他习惯性地走到座位前,动作轻柔得如同在安抚一只受伤的小鸟,轻轻放下书包,用手仔细地抚平课桌上的褶皱,仿佛在抚平生活中的坎坷,然后坐下来,拿出课本开始预习今天的课程。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,像夜空中最亮的星,眉头微微皱起,恰似在思考着人生的谜题,嘴唇轻抿,仿佛在向即将到来的挑战宣战。同桌看到他认真的模样,忍不住凑过来小声问:“李贺,你这次准备考哪个学校啊?”李贺抬起头,目光中透着一丝自信,宛如春日破土而出的新芽,轻声说:“我想努力冲一冲好学校,你呢?”同桌挠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羞涩的花朵,说:“我还没想好,感觉压力好大。”
李贺在理科学习上逐渐崭露头角,成绩开始有了起色。在数学的百分小测试中,他基本上都能斩获90分以上的佳绩。每一次测试,他都全神贯注,笔尖在试卷上快速游走,恰似灵动的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,思维如灵动的鱼儿在数学的海洋里穿梭,时而跃出水面,时而潜入深海。教室里安静极了,只有笔尖在试卷上摩挲的沙沙声,仿佛是春蚕在咀嚼桑叶,偶尔有几声轻轻的咳嗽声打破这份宁静,宛如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,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,恰似上帝洒下的恩赐,为这场知识的较量增添了几分温暖的色彩。李贺在答题时,会不自觉地咬着笔头,像一只陷入沉思的小鹿,思考难题时眉头紧锁,眼睛紧紧盯着题目,仿佛要把题目看穿,那眼神如同猎人锁定猎物一般锐利。一旦找到思路,他便会迅速在试卷上写下答案,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,那笑容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,恰似凯旋而归的战士。物理学科对他来说,似乎更为得心应手,成绩还要更优异些。他常常在课后缠着物理老师,请教一些关于电路和力学的问题,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,那渴望如同干涸的大地渴望甘霖。他站在老师面前,身体微微前倾,像一株渴望阳光的向日葵,双手紧紧握着笔记本,认真听着老师的讲解,时不时点头表示理解,还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,那模样仿佛在知识的殿堂里虔诚地探索。而化学,却像是一座难以翻越的险峻高山,稍稍拖了后腿。化学实验室里,摆放着各种瓶瓶罐罐,玻璃器皿上残留着实验的痕迹,恰似岁月留下的斑驳记忆,刺鼻的化学药品味道弥漫在空气中,仿佛是神秘的咒语。李贺每次走进实验室,都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,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学好化学的诀窍,他小心翼翼地拿起试管,手指微微颤抖,像在触碰一件稀世珍宝,仔细观察着药品的反应,眼睛睁得大大的,认真记录下每一个实验现象,尽管有时实验结果并不理想,但他从不气馁,总是一次次地尝试,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,恰似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,却依然执着地进行着实验,宛如一位无畏的勇士在挑战未知的领域。
学校里的老师们,个个都怀着一腔热忱,敬业精神令人钦佩。那时,一茬学生共两个班,巧的是,两个班的班主任均是语文老师。二班班主任赵源,不仅书法笔走龙蛇,文采更是斐然,他的每一次板书,都像是在书写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,行云流水,让人赏心悦目,那字迹仿佛有生命一般,在黑板上跳跃。他的办公室里,墙上挂满了书法作品,有他自己的得意之作,也有学生们在他指导下完成的习作,这些作品宛如璀璨的星辰,照亮了整个办公室。毛笔、宣纸、墨汁整齐地摆放在桌上,散发着淡淡的墨香,那墨香仿佛是知识的芬芳,弥漫在空气中。他常常利用课余时间,手把手地教学生们练字,他的手轻轻握住学生的手,像在引导一只迷失方向的小船,一边示范一边说:“看,这个笔画要这样写,起笔要轻,收笔要稳。”他的眼神专注而温和,像春日里温暖的阳光,脸上带着耐心的笑容,那笑容如同盛开的花朵,给学生们带来无尽的鼓励。而一班班主任李峰,语文素养在整个学校里数一数二。他上课的时候,那声音洪亮得如同洪钟,带着抑扬顿挫的韵律,穿透教室的墙壁,传向远方,仿佛是古老的战鼓,激励着学生们奋勇向前。在王屋街,都能清晰地听到他授课的声音,比乡政府大喇叭传出的声音还要响亮,传播得还要远。凭借着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魅力,他在学生们心中树立起了极高的威信,学生们对他既敬重又爱戴。他的课堂充满活力,讲台上的粉笔灰在阳光的照射下肆意飞舞,恰似一群欢快的小精灵,为他的精彩授课而欢呼。他讲解古诗词时,会闭上眼睛,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中,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画面,他的脸上洋溢着陶醉的神情,像一位沉浸在艺术创作中的大师,声音激昂:“同学们,你们看,‘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’,这是多么壮阔的景象啊!”学生们听得入神,眼睛紧紧盯着他,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,真的看到了那片广袤的沙漠和长河,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古老的画卷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