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章 七七事变(1 / 2)

炉鼎(Np) 深仨品 1964 字 3天前

第一节:山雨欲来

大别山的晨雾像融化的棉絮,缓缓从山谷间升起。陈长安站在新修的了望塔上,望远镜的铜制旋钮已经被他摩挲得发亮。这座五层石塔是少年班用缴获的测绘仪定位,根据地妇女们一筐筐背石头垒起来的。塔顶的风向标是用炮弹壳改的,在晨风中发出细微的金属颤音。

\"报告!三营剿匪回来了!\"通信兵小跑着上来,绑腿上的露水还没干。他递上的清单墨迹新鲜:本月剿灭土匪窝点7处,缴获土枪42支,解救妇女儿童23人...陈长安注意到最后一条记录:击毙惯匪\"穿山甲\",此人专挑红军家属下手。

\"这个'黑云寨'的土匪头子说要投奔我们?\"陈长安的手指停在清单某行。

\"是个硬骨头。\"孔捷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,他军装袖口被火药烧出个洞,身上还带着硝烟味,\"被我们包围还叫嚣,说要见见造'红星'步枪的高人。那家伙使双枪,枪管上刻着七道杠,说是每杀一个人就刻一道。\"

山脚下传来整齐的脚步声。三个营的战士正在晨练,2000双布鞋踏在夯实的土路上,扬起细密的灰尘。崭新的\"红星\"步枪在他们肩头闪着蓝光——兵工厂上月刚完成第3000支的产能突破。炊事班的老王头正带着人往训练场送早饭,木桶里装着掺了肉末的杂粮粥,这是缴获土匪存粮后的特殊加餐。

\"老陈!\"李云龙的大嗓门震得塔楼木梁簌簌落灰,他扛着挺马克沁冲上来,机枪下面焊着个用汽车差速器改的旋转底座,\"你瞅瞅老子改良的机枪架!这玩意儿能转360度,就是...\"话音未落,底座突然\"咔\"地一声裂开道缝,机枪差点砸到地上。

陈长安正要说话,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。侦察排长王铁柱冲进塔楼时,绑腿已经被荆棘划得稀烂,脸上还有道新鲜的血痕:\"首长!县城...县城里来了批穿西装的人,带着德国造的测距仪!他们在丈量城墙厚度!\"

第二节:暗流涌动

作战室的煤油灯亮了一整夜。墙上地图钉着的红蓝箭头,像无数张牙舞爪的蜈蚣。陈长安摩挲着刚缴获的德制收音机旋钮,这台\"德律风根\"收音机是从土匪窝里抄出来的,现在正发出刺耳的电流声。

突然,杂音中爆出清晰的日语广播:\"...卢沟桥...支那军挑衅...皇军被迫还击...\"紧接着是汉语广播:\"...日军炮轰宛平城...我军正在还击...\"

\"咔嚓\"一声,李云龙捏断了手中的铅笔。丁伟猛地站起来,指挥棒在地图上划出深深的痕迹:\"北平到我们这儿,直线距离八百多里!按鬼子的行军速度...\"

孔捷掀开角落的油布,露出堆成小山的弹药箱:\"库存7.92mm子弹十二万发,手榴弹六千枚。\"他顿了顿,补充道:\"如果按你教的'三三制'战术消耗,只够打三场中等规模阻击战。\"

陈长安的钢笔在纸上无意识地画着圈。前世历史书上\"七七事变\"四个字突然砸进脑海,笔尖\"啪\"地戳破了纸张。他抬头时,发现所有人都盯着他看,作战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煤油灯芯燃烧的噼啪声。

\"立即启动一号预案。\"陈长安的声音像淬火的钢,\"兵工厂转入三班倒生产,每班八小时。化肥厂增产硝酸铵,优先保障炸药生产。\"他转向后勤部长,\"老张,把地下粮仓的防潮石灰再检查一遍。\"

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小栓抱着个穿长衫的中年人冲进来,那人右眼乌青,长衫下摆被撕开个大口子:\"药铺的周先生...说见到日本商队在丈量河道!\"

中年人颤抖着从怀里掏出张草图,纸上还沾着血迹:\"他们...他们专门记录桥梁承重...\"陈长安接过图纸,只见日文标注旁赫然画着坦克的简笔画,桥梁关键部位都用红笔圈了出来。

李云龙一把抢过图纸,眼睛瞪得像铜铃:\"他娘的!这是要给坦克部队开路啊!\"他转向周先生,\"你怎么搞到这份图纸的?\"

周先生哆嗦着嘴唇:\"我...我侄子在县衙当差,今早看见这群人在北门桥测绘,就偷偷临摹了一份。后来被发现了,他们...\"他指了指乌青的眼眶,\"要不是我假装突发羊癫疯...\"

第三节:未雨绸缪

临时党委会的争吵声惊飞了树上的乌鸦。李云龙一拳砸在桌上,震翻了三个搪瓷缸:\"先下手为强!今晚就端了县城里那些探子!\"

\"打草惊蛇!\"丁伟把茶杯墩得砰砰响,茶水溅到地图上,\"现在动手,正好给鬼子送开战借口!南京那边还在搞什么'和平解决'呢!\"

陈长安默默推过一张清单。李云龙眯着眼念:\"粮食储备...五千吨?\"他猛地抬头,胡子都翘了起来,\"够两万人吃半年?你什么时候...\"

\"化肥厂扩建的副产品。\"陈长安指向沙盘上星罗棋布的红色标记,\"我们在二十三个溶洞里建了粮仓,每个都做了防潮处理。\"沙盘另一侧,插着小红旗的矿区格外显眼,\"铁矿日产三十吨,焦炭...\"

孔捷突然打断:\"你在准备长期抗战?\"他粗糙的手指划过沙盘上蜿蜒的等高线,\"就凭大别山这地形?我们这点人马...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