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 情报网络(1 / 2)

第一节:雪夜选才

煤油灯在团部桌上投下摇曳的光影,将陈长安的身影拉得很长。窗外北风呼啸,雪花拍打着窗棂,发出细碎的声响。桌上的茶早已凉透,他却浑然不觉,指尖在一份份战士档案上仔细划过,不时用铅笔做着标记。

\"团长,这么晚还在工作?\"李云龙推门进来,带进一股寒气。他手里端着两碗冒着热气的红薯粥,粥面上飘着几粒枸杞。\"炊事班特意给你留的,趁热喝。\"

陈长安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,接过碗暖手:\"老李,来得正好。咱们得尽快建立自己的情报网,你看看这几个战士怎么样?\"他推过一份写满批注的名单。

李云龙凑近煤油灯,眯着眼睛细看:\"王铁柱?这小子机灵,在县城混过三教九流,会说几句日本话。赵二狗鼻子灵得像条猎犬,跟踪是把好手...\"他突然压低声音,\"团长,你是想...\"

陈长安点点头,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手绘地图铺在桌上。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日军据点、伪军驻地、交通要道。\"要在敌人眼皮底下织张网。\"他用红笔圈出几个关键节点,\"这些地方需要我们的眼睛和耳朵。\"

李云龙眼睛一亮:\"妙啊!咱们正缺这些情报。不过...\"他犹豫了一下,\"这些新兵蛋子能行吗?\"

\"所以才要精挑细选。\"陈长安指着档案上一处记录,\"你看王铁柱,虽然才十九岁,但已经在太原城做过两年学徒,熟悉城市环境。最重要的是...\"他翻开另一页,\"上个月反扫荡时,他一个人带着三个伤员在山里周旋了七天,不仅没被鬼子发现,还搞到了粮食。\"

李云龙挠挠头:\"这倒是个好苗子。不过团长,情报工作危险系数太高,万一...\"

\"所以需要周密的培训和准备。\"陈长安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手抄本,\"这是我整理的《敌后工作手册》,从化装技巧到密写方法都有。明天开始,我亲自给他们上课。\"

窗外,雪下得更大了。两人就着煤油灯的光亮,一直讨论到深夜。陈长安在笔记本上写下\"太行情报网\"四个大字,又在下面列出详细计划:人员选拔、技能培训、联络方式、应急方案...

第二节:县城渗透

清晨,雪停了。根据地里银装素裹,战士们正在清扫道路上的积雪。陈长安站在团部门前的空地上,亲自为即将出发的战士们整理衣装。

他替王铁柱紧了紧货郎担的绳子:\"记住身份设定,你是从阳泉来的杂货郎,表叔在县城开杂货铺。\"又从兜里掏出几枚铜钱塞进他手里,\"这些是'本钱',遇到盘查就装傻,多说多错。\"

转向赵二狗时,陈长安仔细检查了他扮作樵夫的装束:\"你的任务是摸清日军运输队的换防规律,不要冒险靠近军营。\"他特别强调,\"情报宁可少,不可假。\"

最后,陈长安对全体队员说:\"半个月内,我要看到你们平安回来。记住联络暗号和备用接头点。\"他从怀里掏出几个小布袋,\"每人带一包止血药,万一受伤...\"

\"团长放心!\"王铁柱挺直腰板,\"保证完成任务!\"

目送战士们三三两两离开根据地,李云龙不知何时站在了陈长安身后:\"团长,为啥不派我去?我可是老侦察兵了。\"

陈长安转身拍拍他肩膀:\"你性子急,这种暗活不适合。再说...\"他指了指训练场上正在操练的新兵,\"团里需要你带兵训练。等情报网建起来,有你大显身手的时候。\"

李云龙撇撇嘴:\"得,又让我当保姆。\"话虽这么说,他还是大步流星走向训练场,吼声震天:\"都给我精神点!小鬼子可不会对你们客气!\"

第三节:意外收获

腊月二十三小年夜,根据地飘着炖肉的香气。陈长安正在团部修改训练计划,突然听到外面一阵骚动。

\"团长!团长!\"王铁柱风尘仆仆地冲进来,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兴奋。他警惕地环顾四周,确认没有外人后,才小心翼翼地卸下货郎担,从掏空的扁担里取出一叠报纸:\"重大消息!\"

陈长安立即放下钢笔,接过那几张皱巴巴的《太原日报》。当他目光扫过一则简讯时,突然瞳孔一缩,手指不自觉地颤抖起来:\"中央红军到陕北了!\"

李云龙闻声冲进来,两人头碰头研究这则不起眼的消息。报纸上短短几十个字:\"据悉,朱毛匪部窜至陕北吴起镇一带,国军正全力围剿...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