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章 朱棣周身杀气腾腾(2 / 2)

即便他对大明存世短暂一事已知晓数日,此刻提及依旧感伤。

“为何我们的大明如此短命便消逝了呢?”

情绪激动的朱棣追问朱标。

朱标长叹一口气,开始向他叙述明末的种种乱象。

那些文臣的行为让朱棣怒火中烧,恨不得亲赴明末,将这些奸佞清除!

而得知**的诸多荒唐举措后,朱棣更是瞠目结舌。

他实在难以相信,居然有人能这样治理国家!

自己未曾接受过帝王教育,就连身为太子的兄长也是专为帝位准备,而其他兄弟大多被当作封疆大吏来培养。即便像他这般从未被视作储君、一心只想成为征北大将军的人,也能看出**的行为多么荒诞不经。

简直愚不可及,胡作非为!

“兄长,您怎能生出这般愚蠢的后代?”

经历了一番震撼后,朱棣终于按捺不住,直指朱标。

听闻四弟的话,朱标同样一脸沮丧。

他也不知为何会孕育出如此愚钝的子孙。

面对四弟的当面指责,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回应。

在父亲面前时,还能找个由头把责任推给他,毕竟我的后人也是他的后人。

然而,在与四弟相处时谈及此事,朱标却完全无法转移话题。

毕竟这是我的后代,总不能赖到四弟身上吧?

尽管从韩成那里得知自己早逝,未能登基便先于父亲而去,但他仍坚信将来必然是自己的孩子继承皇位。

凭父亲的性格,有他在世,绝不会将皇位传给外人,只会留给自己的儿子。

而且父亲会把所有事情都妥善安排妥当。

至于我的这些弟弟们,因父亲的安排及与他们的关系,只要我那继承皇位的儿子行事不过分,他们作为叔叔只会支持自己的孩子,不会另起炉灶。

而眼下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是允炆,退一步来说也有允熥。

这些孩子是我的亲生骨肉,与那些隔了几代的后裔截然不同。

我的亲生子有我亲自教导,背后还有父亲亲自规划,绝不可能像那些无用之人那样!

所以,最终继承大明江山并延续下去的必然是我的后代,这点朱标还是很有信心的。

也因此,面对朱棣当面批评那些后人的言行,朱标只能默默承受,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口。

“别说你,我都恨不得亲手掐死他!

这样的子孙实在令人蒙羞!”

朱标满心烦恼地说道。

——

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后,朱标继续向朱棣讲述关于清**的事情。

一番话下来,朱棣听得几乎要暴跳如雷。

得知大哥和父亲的计划后,朱棣长叹一声道:“大哥,你的提议太棒了!就应该这么办!

这些家伙就该这样对待!”

一边说着,朱棣也终于明白了朝廷近期为何突然发兵。

虽然途中赶路匆忙,但他还是听到了不少消息。

朝廷大规模调动军队的事他也略知一二。

对此,无论是他本人,还是以智谋着称的道衍,都完全无法理解皇帝此时发兵的真实意图。

然而,在听完了长兄的解释后,朱棣顿时豁然开朗,并为此感到振奋不已。他对父亲和长兄所做出的决策表示全力支持。

“大哥,我明天就返回燕山卫,领军参与此事!这般大事,怎可少了我?”

朱棣周身杀气腾腾。

朱标伸手拦住朱棣,让他坐下,示意他冷静一些。

攻打那三个小部落已有大将军、魏国公、曹国公等人率军前往,足以确保万无一失。

经过朱标的耐心劝导,朱棣终于安静下来。

提起他的岳父,大明名将徐达时,朱棣心中满是忧虑。

这并非是对徐达领兵作战的能力有所怀疑,毕竟以徐达的能力,亲征这三个小部落简直就像用宰牛刀杀鸡一样简单。

朱棣的忧虑源自于徐达的身体状况。

虽然徐达刚过五十岁,按年龄不算老,但他跟随皇帝南征北战多年,身心俱疲,身体一直不太好。

更重要的是,他患上了极其顽固且痛苦不堪的背痈。

若非有此病症困扰,以徐达的年纪,即便过去征战留下些旧伤,也不至于如今这般虚弱。

想到这些,朱棣内心十分难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