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密信疑云(2 / 2)

此时的赵括,正在营帐外调试新改良的投石机。巨大的投石机在雨中矗立,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。他接过密信,眉头紧锁,目光扫过信笺时,突然注意到信笺背面的水渍形状,与三日前秦军送来的战书如出一辙。他心中一动,立刻意识到这绝非巧合。“传令下去,所有营寨加强戒备,重点巡查粮草辎重。” 赵括神色凝重,声音冷峻。他将两封信笺叠放在一起,对着月光细细查看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许久,他终于发现山形纹的破绽 —— 其中一个角的弧度,比真品多出半分,正是这细微的差别,暴露了密信的伪造本质。

次日清晨,天色微明,秦军营地果然有了异动。王龁身披重甲,手持青铜戈,亲自率领精锐士卒,朝着赵军粮草囤积处发起猛攻。秦军士气高昂,呐喊声震天,如汹涌潮水般冲向赵军防线。然而,当他们突破第一道防线时,眼前的景象却令他们大惊失色。只见漫天的蒺藜如雨点般落下,尖锐的刺瞬间扎进士卒的脚掌,疼得他们惨叫连连。紧接着,粗壮的滚木从高处滚落,带着巨大的冲击力,砸向秦军,一时间,秦军阵中乱作一团。赵括站在了望塔上,俯瞰着战场局势,神色镇定自若。他转头对墨离说:“启动第三套预案。”

墨离闻言,迅速挥动令旗。早已埋伏好的墨家机关车缓缓驶出,这些机关车造型奇特,车身由厚重的铁板打造,车轮滚滚,发出沉闷声响。车上装载着最新改良的连发弩,弩机在晨光中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。机关车刚一就位,弩手们迅速操作,只听 “嘎吱嘎吱” 几声,弩弦紧绷,随后 “嗖” 的一声,十二支箭矢如闪电般射出,瞬间没入秦军阵中。秦军顿时阵脚大乱,士卒们四处逃窜,躲避着如暴雨般的箭矢。王龁见状,心中大惊,这才惊觉中计,正要下令撤退,却见赵军阵中冲出一队骑兵,为首之人手持青铜戈,身姿矫健,正是左庶长。

“将军!这些箭矢上有毒!” 副将的呼喊声被箭雨淹没,但王龁还是隐约听到了。他转头望去,只见受伤的士卒们倒在地上,痛苦地挣扎着,七窍流血,死状凄惨。王龁心中升起一股寒意,他突然想起范雎的密信,信中提到赵括善用 “虚实之道”,此刻想来,字字诛心。这场战斗,秦军本以为胜券在握,却没想到落入了赵括精心布置的陷阱,损失惨重。

战斗结束后,战场上一片狼藉,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泥泞之中,鲜血将雨水染得通红。赵括在营帐中审讯被俘的秦军细作。细作被带进来时,神色慌张,眼神闪烁,但仍强装镇定。赵括目光如炬,紧紧盯着他:“说,谁指使你伪造密信的?” 细作咬紧牙关,抵死不承认。这时,墨离走上前,拿出特制的放大镜,对准信笺纤维。在放大镜下,信笺纤维里藏着的咸阳特有的陶土颗粒清晰可见。细作看到这一幕,瞳孔骤缩,脸色瞬间变得煞白。“告诉范雎,” 赵括将伪造的密信丢在细作面前,声音冰冷,“这种小把戏,还是留着哄小孩吧。”

深夜,雨终于停了,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,月光洒在丹水河畔,河水泛着银光,仿佛一条流动的银河。赵括独自站在河畔,望着河水出神。他想起密信上的山形纹,那本是赵国荣耀的象征,如今却被敌人用来制造阴谋,心中不禁一阵刺痛。远处,更夫打更的声音悠悠传来,在寂静夜空中回荡。赵括握紧腰间的青铜剑,剑刃上的血痕还未完全干涸,在月光下闪烁着暗红色的光。这场战争,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,每一步都暗藏杀机,而他,作为赵国的主将,必须时刻保持清醒,识破敌人的每一个阴谋,守护赵国的疆土与万千将士的性命。

在秦军营地,范雎收到细作失败的消息时,正在营帐内研磨新制的墨锭。他手中的墨锭色泽鲜艳,散发着浓郁的香气。听到消息,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,那笑容中带着一丝不甘与对赵括的赞赏:“赵括果然名不虚传。” 他将墨锭放入砚台,缓缓注入清水,拿起墨杵,轻轻研磨起来。墨汁在砚台中晕开,宛如一片暗红的血云,预示着更大的阴谋正在他心中悄然酝酿。

赵括转身,望向对岸秦军营地的灯火,灯火闪烁,如同敌人狡黠的眼睛。他心中明白,这封密信不过是敌人的一次试探,接下来,还会有更严峻的挑战等着他。他深吸一口气,转身回到营帐,展开地图,在烛光下仔细研究起来,开始谋划新的对策。